张雅菊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影像科 河北 沧州 061500)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一种在卵巢性索间质细胞中出现的肿瘤,该肿瘤的发病率非常低且大部分肿瘤为良性,其在卵巢类肿瘤中仅占6%左右,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绝经后妇女[1]。在对该疾病的检测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是主要的检测方式,磁共振成像对该疾病的病灶情况有个很好的呈现[2]。基于此,对26例在我院接受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治疗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测,并结合其病理检查,得出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效果。
患者情况:患者于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选取人数26 人,年龄55~71 岁,均数在63.5 岁,26例患者均为绝经女性,进入此次研究的患者与我院已经签订好知情同意书。临床表现: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出现腹胀腹痛,且有腹部包块,经过对其CA125 检测所有患者的该指数都有上升情况。
26例患者使用BrivoMR355 光纤超导1.5T(GE 公司生产)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包括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常规平扫包括常规T1WI 横轴位扫描(TR600ms,TE7.4ms),T2WI 横轴位扫描、矢状位扫描、冠状位扫描(TR3820ms,TE87.5ms)以及DWI 横轴位扫描。在进行完常规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造影剂进行静脉注射,使用剂量为0.2mmol/kg,速度2.5ml/s,之后再次依照常规扫描方法进行扫描。记录成像结果,并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医生进行分析观察。在手术之后将从患者身上取下的肿瘤进行切片分析,做病理检查并确定相关性质,比较磁共振检测与病理检测之间的关系情况。
观察指标:病灶区域的大小形状、病灶位置、包膜完整性、囊变情况以及盆腔积液情况[3]。
信号特征:T1WI 呈现等信号及低信号,实性T2WI 呈现显著低信号,囊变后T2WI 呈现高信号,即出现有结节状或絮状高信号。其它特征:囊性肿瘤常位于病灶中心,出现纤维分隔现象[4]。
将数据纳入SPSS17.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成像情况:26例患者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均为单侧肿瘤,所有肿瘤的边界清晰可见。肿瘤大小不一,大小在4.8cm×3.7cm~18.9cm×17.6cm 之间,形状以圆形、椭圆形为主,所有患者的包膜都是完整的。实性肿瘤14例,且均为小肿瘤;囊实性肿瘤9例,均为较大肿瘤;囊性肿瘤3例。常规扫描中10例患者T1WI、T2WI 呈现低信号,4例患者的T1WI 呈现等信号,10例患者T2WI 呈现高信号,有2例患者信号呈现高低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后患者肿瘤出现轻度强化,但有囊变的区域无变化。
病理检测结果:形状大小不一,其切面呈现质实,有浅黄、灰色及橘黄色三种颜色呈现肿瘤部分区域出现钙化情况。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妇科卵巢疾病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率低,另外虽然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多为良性,恶性较为少见,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极少数也会恶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与其它妇科子宫类疾病症状相似,患者均会出现腹部胀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有包块出现,且其月经量异常等情况,所以在术前诊断中比较难以鉴别[5]。尤其是对其的性质检测需要在经过手术后才能检测出来,因此如何选取一种可以准确诊断出该疾病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将人体中出现的电磁信号呈现出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着清晰直观的展现,医生便可以根据健康区域和病灶区域的不同来判定肿瘤的表现情况和肿瘤的性质。在此次的磁共振检测中,均检测出了26例患者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其信号特征表现为常规扫描中10例患者T1WI、T2WI 呈现低信号,4例患者的T1WI 呈现等信号,10例患者T2WI 呈现高信号,有2例患者信号呈现高低信号混杂,在增强扫描中肿瘤呈现轻度强化,囊性区域无强化,很清晰很准确的诊断出了患者的患病情况。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中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诊治时结合病理检查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