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0-12-16 08:01:40徐传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胃腔胃壁胃部

徐传山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胃部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现阶段对于胃部疾病检测手段多种多样,如X 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胃镜、胃肠超声造影等,其中X 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和纤维胃镜能够明确胃黏膜表层结构情况,但无法对胃黏膜下病变与胃腔外病变准确分别,并且也无法同步判断病灶邻近组织与其他器官是否存在病变现象,而胃肠超声造影近年来被用于临床诊断胃部疾病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也有相关研究显示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1]。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胃部疾病诊断采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胃部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30~76 岁,平均年龄(53.01±2.45)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02±0.23)岁,其中43例胃溃疡、41例胃肿瘤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

胃肠超声造影:使用本院的实时超声诊断仪(美国GE彩超),凸阵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均采用空腹和充盈后两次检查,需纵横结合,缓慢连续扫查。在检查前1天需叮嘱患者晚餐保持清淡饮食,并维持禁食8 小时与禁水6 小时,在杯内加入超声助显剂,将温热水300~500ml加入,充分混匀后,指导患者服下,充盈胃腔,待5 分钟后,再开始相应的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坐位及右侧卧位,仔细检查食管腹段、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及胃角部等,并观察胃腔、胃壁及胃周围病灶特点,在胃壁蠕动时,密切关注胃壁僵硬度及造影剂反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入选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检测情况及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出胃溃疡真阳性37例,其中存在21例小弯侧(56.76%)、13例大弯侧(35.14%)、3例胃底(8.11%);胃肿瘤真阳性检出35例,其中包括21例恶性肿瘤(60.00%)、14例良性肿瘤(40.00%);胃肠超声造影检测胃溃疡阳性检出率为86.05%(37/43),胃肿瘤阳性检出率为85.37%(35/41)。

3 讨论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是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和助显剂改良所发展起来的胃部疾病检测手段,具有无创、操作便捷且高准确性等优势,相比起纤维胃镜或X 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测更易受到临床医师与患者的青睐。此检查方式作为消化系统空腔脏器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手段,在观察肿瘤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胃癌浸入深度等均具有高分辨率,并且能够良好的显示腔内结构,观察到胃周淋巴结及其组织具体情况,同时也能够发现胃腔内存在的小病变,在较小的系膜和网膜上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能够弥补传统检测方式的缺陷,并且也能够用于胃部疾病早期筛查与预后效果评估,我们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时偶然发现了2例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门诊医生忽视的胰腺恶性占位。

空腹检查时由于胃部呈现收缩状态及气体干扰,难以明确胃壁的层次结构及较小病变,但通过服用超声助显剂可使胃腔保持充盈状态及消除气体干扰,则能够清晰的得到胃壁层次结构。通常充盈情况下,正常胃部超声多表现为以下几种:(1)胃壁厚度低于5mm 且均匀,胃壁呈现蠕动正常状态,胃部黏膜面完好;(2)幽门部显像剂不会出现返流情况,十二指肠球部完全充盈,且形态规则,呈现倒三角状;(3)具有清晰的胃壁结构层次,呈现为强弱明确且相间的五层回声。但若是出现胃部病变情况,超声图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各类主要的胃部疾病超声表现多包括:(1)胃肿瘤:恶性者主要是胃癌,还有胃恶性淋巴瘤、胃平滑肌肉瘤及胃转移癌等,相对少见。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可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分型不同,声像图表现各异,基本表现为胃壁增厚僵硬,呈低回声,层次结构紊乱或破坏,胃腔狭窄,呈假肾征或靶征。胃恶性淋巴瘤发生于胃壁的黏膜下层,声像图像表现与胃癌相似,但肿物回声更低,后方回声增强,有结节感,表面大多可见黏膜覆盖,胃壁增厚与胃长轴一致,质地较软,胃腔狭窄程度较轻。胃良性肿瘤有胃腺瘤、胃血管瘤、胃脂肪瘤、胃错构瘤、胃平滑肌瘤等,声像图上不难与恶性肿瘤鉴别。胃肠超声造影对胃恶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明确胃壁结构层次、病变的内部结构、浸润转移情况,并对肿瘤范围有效评估,进行临床分期诊断,同时也适用于高龄、多病且体弱的患者,禁忌症少。(2)胃间质瘤:大多数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为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超声见胃壁内低回声类圆形团块,边界清晰,且可小可大;肿块直径超过5cm,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质,CDFI 可检出较丰富血流信号者应怀疑为胃恶性间质瘤。胃壁肌层结构病变采用胃镜或X 线检查不能完全显示出来,而通过超声能够明确团块及邻边组织脏器的关系,可见胃肠超声可行性更高[2]。(3)胃溃疡:常发生在胃窦部、胃小弯侧,多有慢性胃炎病史,黏膜抵抗力减低,形成深度超过黏膜肌层的组织缺损。其特征在于病变处胃壁局限性增厚,厚度常低于15mm,中央黏膜层损伤严重,呈现中断现象,往内凹陷,其余胃壁层次清晰,凹陷口直径大于凹陷底直径,且呈现底部平坦式“火山口征”,可见“黏膜纠集征”,邻边胃壁对称,类似土堆挖坑样。由于受到超声仪器分辨率、患者自身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若病变直径<5mm 超声显示则较难,而胃镜直视下能够明确,具有明显优势;胃肠超声无法像纤维胃镜那样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早期微小胃癌的发现与诊断效果欠佳。在本次研究中,胃肠超声检查胃溃疡与胃肿瘤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05%、85.37%,存在12例漏诊患者,考虑漏诊原因可能与受检者体型、操作者经验与技巧、体位摆放、病变范围较小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检查中,操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操作能力,受检者过于肥胖也会对诊断效果带来影响,同时需要保证显像及在胃腔内完全充盈,减少气体影响,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尽管纤维胃镜和X 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主流手段,但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也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帮助医生明确患者具体病变程度及临床分期,进而为其制定更为安全合理的处理方案,以其安全、便捷、无痛苦、禁忌症少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腔胃壁胃部
高频超声、显微外科解剖及组织学病理观察离体猪胃壁层次结构的对照分析
为什么坐过山车时胃部会发痒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科教新报(2021年50期)2021-01-06 17:47:35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
晚晴(2014年11期)2014-11-22 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