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川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12-16 07:15吴传秀李艳红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花椒辣椒四川

刘 娟,吴传秀,李艳红,余 东

(1.四川省农村固定观察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巴中 636600;4.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消费人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麻辣是川菜的灵魂,四川是中国传统三大辣椒产地,是全国辣椒种植面积上百万亩的八个省份之一; 也是花椒原产地, 栽培历史悠久。201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辣椒、花椒并称川椒,纳入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经过近年的发展,川椒规模、效益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也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摸清川椒产业发展短板,紧扣消费需求变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川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川椒产业发展迅速

1.1 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辣椒面积11万hm2,居全国第7位;产量267.4万t,占全国辣椒产量的14.7%。全省基本形成了攀西冬春辣椒、川南春提早秋延后辣椒、盆周山区夏秋辣椒以及盆地春夏辣椒四大生产区。据行业调度,全省花椒面积36.6万hm2,干花椒产量6.9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基本形成了以汉源、越西为重点的红花椒生产集中区,以盐边、盐源为重点的攀西青花椒生产集中区,以平昌、三台为重点的盆地青花椒生产集中区。

1.2 加工企业实力强劲

全省有从事川椒加工的龙头企业近300家,加工产品涵盖豆瓣辣椒酱、泡辣椒、干制辣椒、火锅底料、花椒粉、花椒油、花椒酱等多种类型。涌现了丹丹郫县豆瓣、四川临江味业、四川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金宫川派味业、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洪雅幺麻子公司、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

1.3 品牌知名度高

培育了“西充二荆条”“盐源辣椒”“新店七星椒”“汉源花椒”“茂县花椒”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茂县大红袍花椒成功打入法国等欧盟市场。打造了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区域品牌,年加工鲜椒120万t,产豆瓣酱170万t,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4 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四川辣椒既可作为鲜菜食用,也可作干椒和豆瓣加工原料,据测算,2018年辣椒综合产值达260亿元。全省88个连片贫困县中有75个县(市、区)种植花椒,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73.2%和63.0%,受益农民超1500万,人均增收1000~2000元,花椒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2 川椒产业优势明显

2.1 自然生态优势

四川地域广,川西高山峡谷、川西南山地以及川北、川中丘区等存在大量的荒坡适宜花椒栽植,现有花椒面积仅为宜栽面积的1/5。多样的气候可实现辣椒周年生产,攀西地区冬暖夏凉、日照丰富,利用设施可在冬季生产辣椒;川南地区春季回温快、秋季降温慢利用设施可生产春提早、秋延后辣椒;盆地及川东北区域可在夏秋季节露地生产辣椒。

2.2 品种资源丰富

四川花椒品种丰富,有西路花椒(茂县大红袍)、南路椒(汉源花椒、越西花椒、灵山正路椒)、竹叶花椒(金阳青花椒、洪雅藤椒、蓬溪青花椒、广安青花椒)。辣椒5个变种中除樱桃椒外,其余4个变种在四川广泛分布,拥有二荆条、猪大肠、大金条、牛角椒、七星椒等许多地方品种。其中二荆条以香味浓、油分含量高、皮薄等特性著称,是四川红油提取的首选辣椒原料。

2.3 科技支撑有力

全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川椒生产、科研、教学体系,成立了国家大宗蔬菜体系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有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引育选推了一批优质高产辣椒、花椒品种,研发推广了花椒无纺布容器育苗、辣椒集约化育苗、花椒以采代剪等先进适用技术,为我省川椒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4 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是世界花椒第一生产大国,年出口花椒、花椒粉及花椒油3.5万t。随着川菜的流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吃麻辣,常年辣椒、花椒鲜食需求量增大。同时,川菜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川椒原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都为川椒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川椒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3.1 生产条件仍然薄弱

辣椒生产仍以散户为主,大量菜地由城市近郊向农区转移,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先进生产设施装备缺乏,辣椒生产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花椒基地大多位于山区,基础条件差,低产低效基地占比近70%。

3.2 产量效益相对较低

过去四川辣椒育种主要集中在鲜食辣椒上,缺乏加工专用辣椒品种,露地辣椒加工原料受四川夏季高温高湿影响,炭疽病等辣椒病害高发,产量仅1~2t/667m2,且外观商品性较差。花椒品种杂乱,缺乏少刺、无刺花椒品种,适宜机采品种匮乏,基地良种化率不足60%;基地“只栽不管”“重栽轻管”现象突出,部分花椒产业园盛果期干果产量不足100kg/667m2。

3.3 加工能力有待提升

加工产品多以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为主,辣椒加工以豆瓣和火锅底料为主,种类较单一,档次和附加值不高。花椒产品初加工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川椒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在医疗、保健、日化等领域研究尚处实验阶段。

3.4 品牌效应发挥不充分

川椒销售中“走出去”意识淡薄,等客上门思想严重。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市场上打着“四川花椒”品牌,以次充好花椒产品较多。

4 推进川椒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4.1 选育推广优新品种

建立以“企业商业化育种”+“科研单位公益性研究”的双轮驱动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川椒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加大无刺或少刺花椒新品种培育,选育具有四川花椒品种特征特性、高产并适宜机采的突破性新品种,同步开展药用、叶用、果用花椒创新定向培育。抓好以 “二荆条”为代表的地方名优品种提纯复壮,引进、筛选一批适宜我省气候特点、高产、抗逆性强的辣椒新品种;针对不同加工产品需求,选育加工专用辣椒品种。依托现有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推动辣椒种苗统育统供,从源头上提高四川辣椒品质。建设省、区域、县3级配套的花椒良种繁育基地,繁育优质花椒种苗,提升花椒良种化水平。

4.2 建设规范化生产基地

新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川椒生产基地,改造提升一批低产低效生产基地。按照“五网”配套要求,开展基地田土改造、排灌渠系、田间道路、物联网等建设。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能力。依托科研院校加快创新集成先进实用节本增效技术和装备,加大技术培训,普及推广测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虫防治、花果管理、果品采摘、生态种养等现代技术与循环模式,提高产品品质和产出效益。

4.3 巩固提升现有加工能力

加强花椒采摘、分选、烘干等设备推广,以适度规模种植区为重点,加快完善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积极引导开展花椒果品产地初加工社会化服务,保障花椒产品质优色美。依托以眉山为核心泡菜产业园区、成都为核心的辣椒豆瓣调味品产业园区,大力推进豆瓣、泡辣椒、火锅料、辣椒面、干辣椒等特色川菜辅料集中生产。以“清洁化、标准化、优质化”为目标,支持企业开展生产设施、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加强辣椒、花椒功效研究,开发川椒复合调味品、日化品、医药产品、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4.4 培育川椒大品牌

实施“省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培育创建四川花椒省级区域大品牌,引导地方和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具有文化内涵的川椒特色品牌,做响国家地标品牌。扶持现有地方区域品牌发展,扩大品牌覆盖面和知名度。加大对大型川椒加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创新开发、品牌推广方面的支持力度。

4.5 加快“走出去”步伐

以现有的农特批发市场或干货调味品市场为基础,建立川椒流通集散地。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设立“川椒”产品特色馆、精品店,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到境内外重点城市开设品牌“川椒”产品专营店、设立品牌销售专区。借助西博会、农交会、菜博会、泡博会等展会平台,宣传“川椒”品牌。选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美食品鉴、食品餐饮博览会等形式开展推介活动,支持各地开展“川椒”美食节、文化论坛等活动,让川椒伴随川菜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4.6 完善产业发展机制

加快推动川椒适度规模经营,推广专业公司代管托管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村集体组织+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机制,提高花椒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健全“科企农”“产学研”“农工贸”产业化模式,发挥省级花椒产业联盟作用,推动全省花椒产业提档升级。依托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职业椒农、职业经理人、乡土专家培养,加大基层科技人员培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专家库和专家大院,保障人才供给。

4.7 加大资金扶持

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花椒相关标准制定、基础研究、药品和大健康产品研发等。统筹整合农业产业扶持资金、科技奖补资金等,重点支持川椒良种选育与推广、科技研发、品牌培育与宣传、技术培训、质量监测等。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加大投入,采取“1+N”资金投入模式,壮大川椒产业发展资金规模。

猜你喜欢
花椒辣椒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辣椒也疯狂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国内花椒产业进入低谷期
辣椒之争
拣辣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