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2615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了能解决传统养殖模式下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猪品质,必须要采取生态养殖方法。生态猪养殖与传统圈养方式有非常大的区别,主要在于运用绿色无公害方法进行放养式管理,最大程度保证生猪自然健康成长,优良自然环境也能为生猪提供天然饲料,生猪排泄物也可为自然环境中其他作物的生长提供天然有机肥,最终实现生态循环整体效果。
生态猪养殖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管理、食物饲料处理和水源控制。
养殖环境卫生控制必须要确保猪舍内部运用有机制材料进行装修,保证地面材料的吸水性和滤水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积水,减少病菌感染概率、猪舍一定要保证干燥通风,确保猪舍内部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保证生态猪健康成长[1]。
在食物来源控制方面,一定要确保生态猪饲料来源于天然有机农田,生态猪在食用有机饲料后所产生粪便也可以作为生态农田肥料,实现生态循环,保证生态猪的肉感。在饲料配置时可以加入矿物质和维生素,增强生态猪免疫力和抵抗力。水源控制要保证取水点周围没有污染源,确保水质清洁干净,可以在水中投放一些食盐和维生素,保证生态猪健康养殖。
生态养殖过程中,还应加强疾病预防,养殖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检验检疫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计划,定期在猪舍内喷洒消毒剂可以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渠道,保证传染病得到有效抑制。养殖人员还应对猪的健康状况进行随时监控,一旦发现存在疾病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如果发现疫情必须及时采取治疗,减少损失。
在生态猪养殖时,应尽可能的进行原生态放养,根据生态猪群居行为和饮食习惯,保证猪能在特定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不仅提高猪运动量,改善猪肉品质,还也可以减少疾病,保证猪群整体安全[2]。
立体化养殖是指在现有环境基础上,按照生物链原则,将不同动物群体以饲料为主体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实现资源巨大化利用,也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降低养殖成本。在立体养殖过程中,生态农田和生态猪形成互补关系,可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桑葚-鱼塘-生态猪养殖体系确保整个生物链得到合理优化,保证经济效益全面提高。目前应用较多的模式有“猪-蚯蚓-鸡” 模式、“猪-蛆-鸡” 模式、“鸡-猪-鱼” 模式等等。
在生态猪养殖期间,主要采用从基地-公司-农户散养模式,由生态猪养殖基地设立统一养殖流程,招募积极参与农户,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恰当的养殖管理方式。这样既可以合理控制生态猪养殖品质,而且也能为生态猪企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保证生态猪养殖长远发展[3]。该养殖模式解决了农户资金、技术和销售等难题,实行起来较为可行,目前不少养殖企业采用了这一模式。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与传统养殖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猪养殖必须采用自然散养方式,为生态猪提供广阔的空间,创造出完整的生态链,不仅可以保证生态猪养殖效果,而且也能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还会在生态园中种植一些果树或农作物,以便充分利用猪粪,减少农药的使用。
新时期生态猪养殖技术创新已成为生猪养殖产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推广生态猪养殖技术能确保整个产业更加绿色高效,提高产品经济效益,确保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