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高红 王印山
(1,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景村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726108;2,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7261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规模化养殖和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我国得到飞快发展,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日渐增加,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畜牧业迅速兴起,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畜禽养殖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也是一个主要的生产管理因素。但与此同时,生猪养殖环境问题也需要养殖者加以重视。洛南县作为农业大县,生猪养殖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生产管理者关注的要点。
环境对公猪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公猪精液品质上,其中温度和光照对其影响很大。在温度较高时,公猪的生精能力会减弱,射精量也会减少。光照时间对其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一般猪的兴奋高峰都是在冬季,但冬季又是一年中光照时间相对较短的季节,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精子数量会减少,可能导致死精率或胎儿畸形率上升。
环境对母猪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猪舍内空气、湿度、温度以及地面等条件。在高温环境下,母猪进食量减少,摄入的营养不足,可能会影响生殖性能发挥。在长期高温情况下,母猪可能在发情期排卵异常,甚至是不能发情,从而使受精卵质量下降,同时这种风险随着猪年龄增大而增大。或者是当猪舍内卫生环境较差时,舍内粪便没有及时清理而使有害气体增加时,母猪生殖能力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其生命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环境对猪仔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为仔猪体能较弱,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全,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猪仔在身体机能发育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差,此外初生猪仔皮毛一般比较薄,皮下脂肪相对较少,对寒冷的抵御能力较弱,如果猪舍地处潮湿可能会使猪仔受凉而引发腹泻,所以,处于新生猪仔阶段的猪死亡率最高。
新生仔猪经过1 个月左右的母乳喂养后会进入断奶阶段,断奶后的这个阶段称之为增肥阶段。这时随着猪仔饮食的增加,体内各项肌肉和脂肪不断增多,对环境适应能力也不断增强,抗病能力不断提升。但不良的养殖环境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猪仔增肥。
为了进一步促进生长育肥阶段猪仔的生长,获得最佳的育肥效果,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非常必要。适宜的环境下,猪仔可以更好地利用饲料来增长,提升养殖效益。
环境温湿度及饲养密度都会对猪仔生长和育肥产生影响。如果生长环境温度过高,育肥阶段的猪饮食欲望下降,采食量减少,导致生长速度减慢。但一般来讲,生长环境的湿度对育肥阶段的猪生长影响不大,但当温度较低时,湿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育肥阶段的猪抵抗病能力下降,使其患上疾病[1]。
猪舍养殖密度过大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生长,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让猪快速进食,良好的休息,从而提升体重,所以需要合理利用圈舍,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
保持养猪场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污水及饲料,定期通风换气,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同时要保证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这样猪才能保证充足的休息。休息质量好才能在进食时有更旺盛的食欲,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体重增进速度[2]。
生猪养殖时要注意给猪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尤其是在猪仔阶段,对环境敏感度很高,所以要特别控制猪舍温湿度。如可以在猪舍内适时喷洒水来改善舍内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保证舍内温度[3]。
猪的饲养密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猪的觅食和休息。饲养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夏天猪体温热量散失不出去,导致猪过热产生中暑等应激反应,影响到猪的健康成长。而饲养密度过小导致猪舍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保证猪舍较高利用率,提升养殖效益。
本文把养殖环境对生猪成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养殖户提升生猪养殖知识,进而提高养殖效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