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清委
(四川省阆中市飞凤镇畜牧兽医站 637400)
基层畜牧兽医站作为基层职能部门承担着保障养殖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和任务,但当前在兽医站管理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对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带来了制约和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推动我国畜牧行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基层畜牧兽医站大多是从原来的兽医站选拔的人员,一些工作人员并非兽医专业毕业,一时跟不上改革的节奏,对待工作存在态度不端正、意识有偏差等问题,不愿意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对兽医站职能发挥带来影响。
由于缺乏充足的经费投入,一些兽医站的硬件设施严重落后,一些设备和机械缺乏更新和维护,如检验设备、通信设备和交通设备过于陈旧,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无法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撑。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基础和前提,在制度的要求和约束下,能有效提升兽医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实行工作任务层层传达,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缺乏制度支撑,导致工作存在漏洞,不仅不利于畜牧行业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稳定和食品安全埋下一定的隐患。
畜牧业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基层畜牧兽医站受管理方式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其工作观念较为陈旧落后,家庭式管理在畜牧行业发展埋下一定的隐患,而这种陈旧的工作观念也制约了兽医站的发展[1]。
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关乎工作质量,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首先,积极从高校和社会中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现代化人才,提升人员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提升招聘入职门槛,做好公开、公正向全社会招聘;其次,制定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将岗位职能量化,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避免出现人员懒惰化等问题,调动其参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培训内容要涉及岗位责任、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等方面,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兽医站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换代。首先,当地政府要提升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重视程度,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改善诊疗器械、通信设备及基础设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将兽医站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严格落实我国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工作人员津贴、保险等福利;最后,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及防疫改良等工作,保证各项资金充足,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挥兽医站的社会职能。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相关部门要给予制度建设以高度重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定时、定量、定点、定事、定人” 五定管理,完善及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其次,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向全社会公开检疫流程、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最后,针对动物安全监管、动物检疫、动物防疫等业务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要加强防疫档案和现场记录的管理,保证公共服务和日常监管有据可查[2]。
首先,基层兽医站要充分考虑辖区内的工作量,综合考虑区域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及辖区面积等因素,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其次,配置防疫人员和官方兽医,设置管理岗、站长岗、病学调查、流行疫病监测、监测采访、疫病诊断等岗位,充分发挥兽医站的作用和职能;最后,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加强转变以往的固化思想,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理清发展思路,提升所有人员的责任意识[3]。防止工作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没搞好,什么都没搞明白。
总而言之,基层畜牧兽医站是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机构,可以控制和预防疫情的蔓延和发生,因此,当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兽医站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