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型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及建议

2020-12-16 05:14:51吴言柱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理区生产区猪场

吴言柱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农业综合服务站 233020)

当前,生猪养殖面临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在没有非洲猪瘟疫苗可用的情况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中小型猪场由于种种原因,饲养管理措施没有执行到位,猪场生物安全漏洞多,造成生猪疫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生猪养殖健康发展。本人长期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就中小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安徽省非洲猪瘟防控相关政策,提出相关对策及防控建议,供同行参考。

1 中小型猪场生物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猪场管理者专业素质较低,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

当前中小型猪场管理面临尴尬境地——留不住高校毕业的专业人员为其服务,管理者大多为猪场老板,他们靠长期积累的经验来管理猪场,对生物安全管理不系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猪场管理者专业素养与规模养殖要求不相称,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措施不实不细、管理水平不高,这也是目前中小型规模猪场普遍存在的最根本问题。猪场各项生物安全管理措施、防疫制度没有执行到位,病原很容易带入猪场。

1.2 猪场防疫设施不完善,没有起到安全隔离作用

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很多猪场离村庄、交通要道较近,猪场围墙、防疫沟或绿化隔离带普遍建设不规范,猪场生物安全隐患大。猪场防疫设施简陋不全、不合理、不科学问题普遍,防疫设施没有起到阻断病原传入的作用。

1.3 猪场布局规划不科学,没有进行分区管理

主要表现猪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之间隔离设施形同虚设或区分不明显。有的猪场没有规范的人员和车辆管理制度,外部人员和人员、车辆随意进入生产区,内部人员在各区之间随意串动,很容易将病原带入猪场并在猪场内部传播。

2 加强中小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及建议

2.1 不断提高中小型猪场管理者专业素养

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管理知识,使其适应规模养殖要求,只有通过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管理知识,树立生物安全第一的生产管理理念,做到思想上重视、业务上精通,对存在问题认识到位,对整改措施落实精准细致,真正解决中小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瓶颈问题。

2.2 完善猪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防疫隔离围墙,配套绿化隔离带,修建防疫沟,确保猪场相对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与猪场的直接接触。此外,根据猪场实际规范建设猪场防疫设施。

(2) 管理区大门外建冲洗消毒区,所有进入管理区的车辆必须先冲洗消毒。设立大门口与大门等宽的消毒池,长度一般是大车轮胎周长的1.5 倍,同时配备值班室、更衣室、淋浴室、紫外线消毒室,管理区设立办公室、饲料仓库加工房等。

(3) 生产区饮用水消毒处理。根据猪场规模建设3 个储水池,水池抽满水按1000kg 水: 20g 漂白粉充分混匀,静置48h处理后可供饮用。

(4) 猪舍建设按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顺序建设,猪舍门口建设消毒池。

(5) 上猪台建设选在育肥舍附近的猪场围墙边建设或设立移动装猪台,在生产区里面上猪,运输车辆在猪场围墙外装猪,杜绝装猪车辆进场和人员接触车辆,防止病原带入猪场。

(6) 生产区道路实行净道污道分开原则,定期均匀布撒生石灰,避免交叉污染。

(7) 改进粪污处理设施,做好粪污处理利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猪免疫力。粪污处理采取雨污分流、饮污分流、粪尿分离措施,污水在密闭管道内径多级沉淀到集污池,经沉淀、厌氧、有氧发酵100d 后用于还田。猪粪采取日清日结的办法,在堆粪棚内与垫料混合发酵,减少臭气产生。

2.3 分区管理

(1) 生活区尽可能远离管理区且相对封闭独立,食堂杜绝购买生猪产品作为食材或食品,餐厨剩余物做无害化处理。管理区与生产区之间主要靠人员通道连接(管理区与生产区之间大门一般不开),通道设立消毒池,饲料仓库加工房连接在一起,设立前、后门,前门从管理区进饲料,后门出饲料通往生产区,前后门设立消毒池。

(2) 合理设置隔离区。隔离区大小根据猪场规模进行建设,与生产区形成相对隔离,主要用于生猪疫病治疗,配套治疗室及无害化处理设备,隔离区人员、设备、器械(包括手推车、治疗设备、工作服、水鞋等) 等实行严格定点管理,不与其他圈舍交叉使用。

2.4 加强防疫制度建设,确保各项防疫措施精准到位

2.4.1 人员管理

进入猪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在大门更衣室、淋浴室内进行冲洗淋浴,更换经消毒的工作服、雨鞋后进入管理区。管理区内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实行生产区人员定岗、定责、定设备及人员管理消毒制度。生产区内人员不能随意串岗、窜圈,每人使用车辆、工具固定,不得随意更换。每天清洗消毒雨鞋,工作服要定期更换并清洗、消毒后备用。猪场要改善职工生活条件、配套娱乐设施。提高职工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确保各项防疫制度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2.4.2 车辆管理

对进入猪场车辆实行管控,对没有必要进入猪场的车辆要求远离管理区停车。对运送饲料、药品、疫苗的车辆要在管理区外进行冲洗消毒后再入场。对装猪车辆管理,实行生产区里上猪、围墙外装猪的办法。装车前车辆必须进行严格冲洗消毒,经猪场外道路到达装猪台,场内人员赶猪上台不与车辆接触。运送仔猪车辆要彻底冲洗消毒,道路铺洒生石灰后再进入生产区装仔猪。

2.4.3 消毒管理

保证场区所有消毒池正常使用,发挥消毒隔离、阻断作用。做到池中有水有药,定期添加、更换消毒剂。做好场区清洁消毒。每周对场区道路清扫消毒3~4 次,生产区内净道、污道铺洒生石灰;对生产区废弃物、垃圾、杂草及时清除,减少蚊蝇滋生、便于灭鼠,开展消毒灭源,减少病原传播。做好圈舍生物安全防护。圈舍是生产核心区域,一方面配备风机水帘、保温通风等设施设备,努力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猪免疫力。另一方面加强人员、车辆及圈舍消毒工作。饲养员工作服、雨鞋专用,每天夜晚实行消毒处理,每周带猪消毒3~4次,走道消毒每天一次。落实全进全出管理措施,执行“清扫-冲洗-消毒-干燥-熏蒸-火焰消毒” 程序,避免因消毒不彻底,导致上下批次猪间交叉感染。

2.4.4 引种管理

确需引入后备种猪的,必须严格遵循来自无疫区、不途经疫区、PCR 检测为阴性,隔离观察45d 以上,再次检测为阴性的方可入场并群。定期检测种猪,避免因种猪或配种方式问题,引发疾病相互传染。

2.4.5 投入品管理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购买原料生产自配料的,要注意尽量不要选购来自疫区的原料,特别是猪血粉、蛋白粉和肠衣粉等原料。兽药和疫苗使用前,经表面消毒后再入场使用。注射疫苗或兽药时,要保证针头消毒,做到一个针头打一头猪。对猪场购进的疫苗按规定保存,疫苗使用后及时收回疫苗瓶并做无害化处理。

2.4.6 粪污和病死猪管理

堆粪场、病死猪处理场所是病原集聚区,管理不好容易导致病原传播。猪场必须改进落实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措施,对猪场粪污进行日清日结,堆粪场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要有防雨设施,可根据养殖规模建多个粪池,便于粪便收集、发酵、使用。污水经密封管道多级沉淀流入集污池,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对病死猪实行深埋或焚烧。猪场要强化对经过堆粪场、掩埋场的车辆、人员消毒,在污道铺洒生石灰。

3 讨论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对蚌埠市生猪养殖产业造成重大影响,对动物防疫工作开启了依靠生物安全进行综合防治的新时代。以往依靠疫苗防疫的落后生猪生产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疫病防疫要求,为此,国家和安徽省出台了规模猪场和种猪场及中小规模猪场的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对指导基层开展生物安全提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蚌埠市生猪养殖方式和养殖结构复杂多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国家和省级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地本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物安全改进工作,重视对生物安全管理者、执行者的宣传教育,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恢复生猪生产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管理区生产区猪场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化工管理(2022年13期)2022-12-02 09:18:50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今日消防(2020年6期)2020-07-05 03:17:23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