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杰
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学分析
李晓杰
(四川省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眉山620820)
从体育学的视角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原因,一方面能够加强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手段来帮助大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文章从体育学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原因,探讨了如何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体育学;大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健康
大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某种程度上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现代大学生普遍成长于中国科技和经济腾飞的时代,因此在便捷的互联网中,大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探索互联网信息中,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出现了问题。一方面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使得大学生对现实中的运动逐渐丧失了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逐渐产生了某种惰性,难以走出室内去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大学生在互联网中能够找到各种东西,并且如今的外卖平台和电商平台使得大学生能够不出宿舍门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温饱。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身体出现了问题。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最终会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降低。因此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专业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每个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个体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从小学的时候就热爱运动,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这类学生通常在大学期间也会积极参加各类的体育运动[1]。相反,有些学生从上学开始就讨厌体育锻炼,甚至有些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多次以病假的方式逃避体育锻炼。从大部分大学生的成长轨迹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前接受的中国传统的体育教育都过于死板。高考也需要考体育,并且分值不低,但由于设置的考试科目过于死板使得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几个项目的锻炼,完全不是出于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除了大学生本身对于体育兴趣的高低不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2]。有些高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于是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完全依照学生的兴趣进行。例如,有些高校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跆拳道、排球、网球等一系列的课程,甚至有些高校利用校内的游泳馆为学生开设游泳教程。有些高校则只是在体育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的身体素质提升,缺少趣味性。设置多元化体育课程的高校,其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明显要高于那些没有重视体育课程的高校,从这一角度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提升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层面。大学的体育课堂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噩梦,就像是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的体能测试一样,许多大学生都十分抗拒进行体能测试,因为体能测试对身体素质较低的大学生而言就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为了能让大学生主动走到室外,进行体育运动,高校应当尽可能地设置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并且要给予大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3]。诸如跆拳道、泰拳、羽毛球等的体育课程相比于健美操、篮球等传统的体育课程就更具有吸引力,大学生对于那些新兴的且富有趣味的运动项目更加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当通过设置多元的体育课的方式,帮助大学生主动走出室内进行身体锻炼。
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也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许多大学生在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后,一下子无所适从,无法适应大学的自由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开始封闭自己,平时就在宿舍里面依靠互联网进行生活,而不是主动走出宿舍去寻找朋友。越来越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因此会受到影响。让整个大学校园里面不仅充斥着读书的气氛,还有运动的青春气息。现在的大学只有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看见大批的学生,一旦下课许多大学生之后迅速回到宿舍去沉迷在网络的世界中。如果高校能够大频率地举办体育活动和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就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使得整个学生团体都能够热爱某项体育运动,进而帮助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4]。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教育,可采用体育理论课、体育讲座、体育节等多种方式,并贯彻于各种类型体育课教学的始终。根据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目的多元化的特征,,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以消遣娱乐、健美、社交、参加比赛,把对体育锻炼目的的正确认识付诸实际行动,达到保持和增进健康的目标。
[1]郭雪儿,刘景裕,孟露.武汉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4):78-83.
[2]王真,陈龙伟,裴永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26-27.
[3]乔培基,王力男,石磊.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69-1371.
[4]汤国杰,杨双.大学生体育学力及其表现特征的实证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3):330-336.
李晓杰(1990-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学。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65
G806
A
2095-1205(2020)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