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市曹县第一中学 徐 麟
高中地理较初中地理,无论是知识的容量,还是知识的复杂性,都有所增加,导致有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展开阐述,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科教师都在积极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最大化地激发出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普及性较强、性能优越的教学工具,可以从多个方面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获取信息,极大地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几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图,请他们通过分析这些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对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行探究。通过探讨与学习,学生从南北跨纬度的角度对南北方的气温以及气候条件展开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示了自然带分布规律,使学生对赤道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客观地看待个体间的差异,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独特的潜质充分挖掘出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尊重并客观评估学生的现有水平,不用统一模式塑造学生。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也应多样化,以此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例如,在教学与大气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参考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对于地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请他们从课本入手,分别从概念及实例的角度去熟悉一些大气遭到污染后的气候变化以及臭氧层遭到破坏等问题,然后,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梯度设计得当,就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想要掌握全部教学内容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只将重、难点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他们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使他们通过学习逐渐在头脑中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基础学科概念、重点知识形成的原理,以及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最终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考试以及日常生活中去。搭建知识结构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逐渐形成知识迁移,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与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后,对于农业地域的类型以及农业区位的选择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他们以后再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提升了学习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提升教学质量与创新教学策略不仅对当下的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冲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