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对教师、学生、高校主管部门以及教学、教材等方面具有根本指导性意见的文件。在关于教材的指导性意见中,中宣部、教育部继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社教政[2005]5 号)(简称05 方案)中提出“要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之后,2008 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 号)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这是国家首次提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2015 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 号)文件中强调:“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中心,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表述方式的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话语体系的研究,推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质量和水平。”这体现出中央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初步有了一些具体性指导意见。但是概而言之,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指导意见仍然具有总体性特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还需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找到一套既符合本校特点又具有普遍性借鉴作用的转化方法与路径。
缘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它是把传统的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在课前通过视频或者其他的学习课件由学生在线自主完成,课堂上则由老师引导学生汇报、讨论课前所学内容与知识,总结、思考并完成对疑难问题的解惑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目前已被广泛实施于大中小不同层级的学校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国内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尝试实践“翻转课堂”,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来试图改革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本文以2018 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为例,试图以“翻转课堂”作为研究的视角来探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及“翻转课堂”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促进作用。
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无论是从内涵特征,还是要解决的问题来看,都是两个不同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两者体现的是两个不同概念。在中宣部、教育部首提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化问题之后,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于建军指出“教材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形成的具有规范的内部章节标题结构及引领相互联系的内容体现某一学科的教科书整体。教学体系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各种教学因子通过适当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完美实现教材的整体过程。”由此可判断,“教材体系回答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教“什么”是由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标准所决定的。教学体系回答的则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强调教学体系实则是教学活动中诸要素的组合和运作,突出了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具体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材体系,它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标准实施的载体,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逻辑的编排,既可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教学依据,也可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阅读资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体系则是在尊重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实际情境,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育对象有效学习、领悟和运用。
其次,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有内在联系。由上述两者概念的分析可知,教学体系是建立在教材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来源和基础,离开了教材体系的教学体系将成为无水之源和无米之炊;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展现和具体实施,是实现教材体系所规定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前者表现为逻辑结构紧密,文字简练的书面形式;后者是具体呈现教材体系的,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是对教材体系的能动的再现升华和实际的展示过程。”
05 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作了调整,由原来的七门课程合并成四门课程,之后的教材根据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及任务的不同,进行了多次调整,包括2008 版、2010版、2013 版、2015 版及最新的2018 版教材。2018 版教材是在十九大召开后的中国进入新时代,国情发生变化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大背景下进行修订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把十九大的核心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把大学生自觉地在强国新征程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版教材为了契合现实,改动很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相对于2015 版教材,整个理论框架作了重大调整,由三大部分构成:毛泽东思想(1-4 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5-7 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14 章)。新教材结合现实发展的需要,对第三部分浓墨重彩,在增加了两章的基础上,把十九大的精神内容全面而精确地写进了教材。教材总体上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理论框架科学合理、理论逻辑清晰严密;二是比较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展现了新旧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有机融合。但是教材本质上仍是沿袭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信息容量十分大,内容比较抽象,缺乏具体形象的案例素材,尤其是作为教材主体的第三部分,可能是由于编写时间较匆忙的缘故,给人一种生搬十九大报告内容的感觉,换言之,没能把具有目标与任务呈现特征的报告内容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消化的语言、内容形式及行动上的可践行性。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九大精神进学生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就必须对新教材进行外科式的解剖,需要授课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概括起来,2018 版“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第一,教材的理论性、抽象性决定了要向形象性与实践性的转化。2018 版“概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其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党的文献、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报告(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报告),因此,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十分强。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容易的,甚至可能因为理论的抽象性而导致学生某种程度的接受障碍。
第二,教材内容的信息容量巨大与课堂教学时数的有限决定了必须向提炼、精简内容转化。如前面所介绍,2018 版《概论》教材在2015 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章,内容十分丰富,要在既有的课时下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遵循教材体系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灵活变通,采取专题讲授、课堂讨论、微视频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既可实现教材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教学理念是指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关注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师付出再多,教学体系有多完善,如果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即学生学了没有收获甚至是不愿意学,就意味着教学的无效或低效。教材体系是根是源,向教学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但是仅满足于教材体系,“照本宣科”地完成教材体系规定的目标,结果会适得其反,最终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因此,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要完成教材体系规定的目标,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需要全盘考虑的系统工程,缜密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必要条件。综合考察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转化路径的设计。
第一,实现语言体系的有效转化。这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把教学体系内容传输给教育对象,讲授是首要的手段,如何讲、用什么形式的语言讲,决定了学生接受的效果。由于教材体系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其语言体系自然呈现出抽象化、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因此用形象化、通俗化、口语化甚至是幽默的语言来讲授教材体系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也十分发达,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易引起00 后大学生的听课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语言体系的有效转化,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吃透,还能把教材的理论内容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当然,教师本人在语言技艺方面也应该练就过硬本领,包括普通话水平、语言的流畅度、音调的抑扬顿挫,甚至是讲课时的表情也应该根据所讲授内容适时而变。
第二,实现内容体系由繁向简的有效转化。内容体系的由繁到简,并非对内容的随意删减或略过,而是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讲授教材体系内容。实践中,在教学内容量过多、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专题教学是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由繁到简这一转化的有效方式。专题教学的优势在于打破原有教材体系,对不同章节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专题。但是要注意到,专题的确定并不容易,它要求老师研究教材、消化教材,在提炼出重难点的同时把握好核心内容,而且设计的各专题之间必须既有独立性又有逻辑关系。此外,专题的设计还要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连接,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方面问题。唯有如此,专题教学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第三,实现教学方法由单一向多元转化。教学方法是指服务于教学目的和要求,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整套行动体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各教学单位和各学科已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突出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的实效性受限。在普遍推进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前述的专题式教学也必然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多种专题教学模式,如以专家教学组为支撑的教授专题讲座教学、案例式专题教学、问题牵引式专题教学等。”当然,除了以上教学方法,还有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原著导读教学、模拟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它把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大量内容通过教师事先录制好的讲课视频让学生在上课前以线上的形式完成,而课堂的时间则由教师设定好特定的主题和特定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由此也可判断,“翻转课堂”模式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设计具有诸多契合之处,对于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失为一种有力的力量,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
首先,“翻转课堂”能有效推动语言体系的转化。“翻转课堂”不仅能推动教师对所授内容语言体系的转化,也能推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语言转化,即所谓的“双重转化”。因为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录制,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教师钻研并充分消化教材内容,对整个教学环节做出严谨设计,并力求用通俗、形象甚至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讲课,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线上学习(当然,“翻转课堂”依靠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是有一整套考核标准的)。在课堂上接到特定主题和任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展开思、辩和总结等学习活动,这一行动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已学习的基础之上,经过思考并与实际结合、与情境结合,已经成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也实现了对教材体系的标准化、抽象化语言的转化,也就在语言体系层面上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其次,“翻转课堂”推动教材内容由繁向简的转化。这是“翻转课堂”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优势之一。“翻转课堂”正是因为改革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创新性地科学合理分配教材内容的教与学,使得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堂外与课堂内的有机切割与结合,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视频以及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课堂上思考解答教师提出的核心性问题,不仅解决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重复听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与高中教材有许多重合之处),不胜其烦的问题,还使得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增多,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使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形成,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最后,“翻转课堂”本身就是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集合。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翻转课堂”模式集中了专题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标准化、规范化的教材体系科学拆分,以多种教学手段把教材体系所规定的内容、目标有效传输给学生。尤其是“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课前视频、课堂讨论巩固、课后反馈反思的模式,“实现知识传递至吸收内化至拓展提升的跃迁,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交互性,通过改变教学程序、技术载体而拓展了学习时空,有助于深化师生交流互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内容。”因此,集多元化教学方式于一身的“翻转课堂”在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推动语言体系转化、教学内容由繁向简及教学方式多元化方面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之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把互联网技术手段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是有效实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实施“翻转课堂”需要一个网络平台供师生交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所在学校提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包括能容纳一定数量学生的网络机房,校园内随时可免费使用的wifi 等,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很难顺利开展“翻转课堂”。
其次,由于课前学生观看教师讲课视频这一环节在“翻转课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优质讲课视频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开发优质视频涉及教师的理论水平、授课艺术、时间精力,甚至包括录制视频的录制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质量等。当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步推广,可以通过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视频共享模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如清华大学开发的雨课堂就属于一种共享模式。
最后,虽然实施“翻转课堂”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极大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由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性转变主体性,但是对教师专业水平、专业素养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录屏软件及解决师生交流网络平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及其他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