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理念下的新型培育机制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0-12-15 22:30祝腾胡枫
文存阅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立德树人

祝腾 胡枫

摘要:高校育人工作应当将立德树人工作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必须要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搭建新型立德树人理念下立德、立业、立人培育机制,分析目前高校育人存在的问题,嘗试探索创新实践路径,帮助大学生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型培育机制;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是根本,树人是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基于当下社会环境与学生特点,构建立德、立业、立人新型育人模式,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义

高校一直致力于树立德业、培育人才,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立德树人”理念有了新的意义。一是高校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用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规范学生、激励学生。二是高校“树人”教育应教育学生学会立业,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三是高校“树人”即立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改善、提高和重塑。立德树人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立德、立人、立业培育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 立德教育过于传统缺乏创新。目前,德育教育尚处在传统模式阶段,即理论知识的普及。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教师传授的仅仅是书面概念、理论原理,这样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刻板的、无趣的、低效的。构建立德、立业、立人培育机制以及重视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也是提高德育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比重的过程。大学生立德教育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以达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接受需求。

2 立业教育相对低效缺乏实效性。高校学生理想不尽相同,这时需要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立业教育,需要确立立业教育的创新思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的立业教育的适用性欠缺,立业教育并没有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学生对于立业理念还停留在认知阶段,没有与自身处境、自身专业相关联。学生普遍对未来比较迷茫,不善于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没有达到能够运用理论指导自身做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 立人教育忽视个体性。现今存在一种普遍情况,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学生存在个性独立、自我为中心、易受外界信息影响、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他们容易只偏重学习理论知识,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表现为人文内涵的流失、道德品质的欠缺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阶段是学生从象牙塔迈入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进一步向成熟发展的关键节点,但是,不少学生由于大学生活的迷茫以及未深入社会锻炼,逐渐养成不关注时事、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的习惯。

三、探索立德、立业、立人培育机制的实践路径

1 立德教育确立主导性

高校立德教育必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基础,始终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高校教师和学生是立德树人理念得以实现的主体,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较高的道德水平。首先,立师德。有教无类,高校教师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言传身教,教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出榜样。

再者,立学德,即帮助学生树立较高的道德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高校学生在不断储备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摒弃周遭的不良诱惑和负面信息,树立远大理想,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文化自信,获得较高的个人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2 立业教育侧重实践性

在进行立德教育的同时,将立业教育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育运用到学生的立业实际实践中去,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大学生不仅仅要努力储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可能减少学生对于未来的迷茫感。大学生要重视立业教育内容的实践性,要充分保证实践技能课程的质量。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发展自己、发展个性、找准个人定位、发现自我价值,促进大学生角色转变,多了解和接触社会,摸准社会脉搏,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生存实践能力。

3 立人教育关注个体性

当下,由于高校学生的个性独立、思维发散且各不相同,新时期的育人工作需要侧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新的培育机制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不断更新,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精华教育资源和先进经验,不断推进高校育人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实现每个学生全方面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秉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和意见,拓宽个人眼界和认知领域,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进大学生不断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个人理想。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

[2]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

课题项目:

江苏研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立德、立业、立人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528.

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XC218006.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立德树人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