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隆 韩雪莹 郑园园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进,以及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施行,在国内涌现出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各行业精英。加之近年来高校加大了青年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大量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凸显了高校人才集中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同心圆"理论;路径
近年来,高校的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中高学历、高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同心圆"理论对开展统战工作的意义
(一)"同心圆"理论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做好各阶层的政治同心工作做出了新的说明。总书记明确阐释了一个圆心与多样性半径的界定问题,为画好统战工作中的最大同心圆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指出:"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政治底线不能动摇。对其他各种多样性,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
(二)具有价值牵引作用。随着社会不断转型,诸多价值问题凸显,统战成员价值取向多样化,复杂化;个别同志价值观念扭曲、价值信念动摇、道德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怎样解决统战成员的价值取向问题,如何实现价值的共同追求成了统战工作表现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同心圆"理论的提出,正与统战工作的现实需要和时代使命相契合,为统战成员的价值导向,多样化的价值观标准提出了衡量尺度。由此,统一战线成员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修正自身价值取向,自觉抛弃自身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远大抱负志向,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高校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教育引导不足,统战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当今高校统战工作中,统战队伍不够团结不够稳定,部分党员不能够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多呈现只说不做的情况,统战队伍不够团结不够稳定,组织涣散,而统战对象也缺少积极性。多数高校的统战工作只是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正确的教育引导,正是由于这种教育引导的缺失,统战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
(二)统战工作对象广泛。1、高校统战工作领域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不断地发展,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时期不少高校出现了合并重组、不断扩招的现象,除此之外一些民办高校的出现也成为高校新的发展趋势。2、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多元化不利于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校一样处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中西方思想碰撞、各种制度的差别,使得高校统战对象的人生观、思想观日益呈现多元化。
(三)有效平台搭建不足,基础建设不完备。目前统战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在统战工作过程中,各民主党派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引导不够,干部建设不完备;没有足够的平台去关注党外人士,不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给统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党外人士想要积极地为社会的各种建设进言献计,服务于社会与人民,但是正式的、高水平的平台还是少之又少,始终不能够达到让他们真正参政议政的目的。
(四)有力措施实施性较弱,统战工作方向模糊。虽说高校统战工作一直在进步,但是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统战队伍缺少好正确的领导,没有明确的方向;而对于统战对象,也缺少有力的措施让他们积极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与党外分子积极地交流。
三、"同心圆"理论视角下高校统战工作创新路径
(一)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工作,加快统战工作进展步伐。1.要关注统战对象思想上的改变。高校统战工作中一大重要内容就是时刻关注统战对象的动态,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2.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要广纳贤才,团结人才,鼓励人才,对其工作给予认可和表扬,对其价值给予一定的承认。3.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多关心他们自身的利益,努力帮助其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应当将重点转向对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等的支持,为其争取更好条件,同时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在发展的同时感受到相互之间真诚的帮助,这对于大家团结一心、加强工作、提高效率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搭建有效平台,保障统一战线成员建言献策。1.统战工作机制保障平台使统战工作更加有条不紊。想要把高校统战工作真正做好,必须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坚持多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增进党群、干群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构建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加深同党外人士的联系,还有同其他无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在联系的基础上加深了解,更好地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2、构筑党外人士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平台。在高校,有很多专家、学者、教授都是党外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出这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之高校要为党外人士构筑更多的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平台,以便于他们能够发挥自身所学专业优势,积极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谏言献策。3、构筑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平台。近年来,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意识日益增强,为了让党外知识分子参与进来,各个高校应当在校内外搭建平台使党外人士能够更好地参加到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中来。当高校党委要做什么决定的时候,应当与民主党派等进行商讨,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与才能,为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三)加强思政学习,提高理论素养。高校应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我国高校发展和建设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挑战,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建设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要让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民族的利益是无法分割的,要让他们在为祖国建设献计献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高校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于知识分子的相关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切实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常文松. 夯实统战基础 画出最大同心圆[N]. 贵阳日报,2020-05-12(007).
[2] 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市总工会主席 陈晔. 践行新思想 画大同心圆 推动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N]. 福州日报,2020-03-17(002).
[3] 艾明江.讲好“中国之治”,画好统战同心圆[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6):29-31.
[4] 杨爱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6):2-15.
[5] 段内开.推进大统战 画好同心圆[J].四川统一战线,2015(Z1):81.
作者简介:吴嘉隆(1996.0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法学硕士,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韩雪莹(1982.12—),女,汉族,沈阳师范大学团委,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郑园园(1983.5-),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农学硕士,沈阳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