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娟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儿科监护室内收纳的患者多病情危重,同时病情变化快、进行抢救的机率高,抢救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众多,护理操作繁复,属于高风险科室,其中很多因素如果不加注意均可能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健康、经济意识不断加强,尤其是新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再一次为护理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基于儿科监护室的特点,怎样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缺陷、避免工作中出现差错,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安全护理管理的意义。
安全护理是指在进行护理任务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伤、障碍、缺陷甚至死亡等等。安全护理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最终达到高质量的基础。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患者缩短疾病治疗的事件,缩短疾病康复的事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如果护理安全没有达到标准或存在某些缺陷则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或者产生疾病向不利方向加重的因素,对患者不利。
(2)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团队之间的队協作精神。由于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有意、留意的状态下进行,才能保证精力的集中,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因此积极鼓励、引导护理人员之间养成相互协作的习惯、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多相互交流、相互提醒、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性,集中注意力,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失误、疏漏,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3)护理安全是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保障。护理工作中出现纰漏、事故等造成不良的后果将不仅影响医院的利益以及医院在公众中的形象,給医院带来信誉、名誉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医院治疗费用之外的额外负担,对患者家庭不利。
2 护理工作中存在那些不安全因素。
(1)特殊的护患关系:相比较成人住院,儿科病房的陪护率较高,一名患儿往往需要2~3名护理人员。这样,护患关系就不仅仅是护士与患儿之间的关系,而是家长、护士、患儿三方之间的关系。儿科护士工作量庞大,意志集中,导致护士的心理压力过度紧张,职业认同感差,因此儿科监护室内的压力往往大于成人科室。
(2)家长期望与实际的护理过程存在差距:由于家长对患儿的疼爱,但是缺乏医疗上的认知,对医院的期望过高,不能对实际的护理过程形成理性、正确的评价标准,以及对护理不信任等。如需要给患儿静脉穿刺,家长的期望是一针见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因为血管较小、皮下可见度低等因素影响不能达到期望效果,导致家长产生不良情绪。还有家长期望药到病除,而往往忽略治疗的必要过程以及需要的康复时间,因此产生对医疗和护理的不信任。
(3)缺乏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缺乏熟练度。医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不全、业务知识不足、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技术操作不熟练或水平不足、写作能力缺乏、不重视学习、不重视技术培训等等因素将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发展和开发,导致护理工作难度越来越高,技术操作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不断繁复,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同时也增加了护理方面的风险,影响护理安全。
(4)护理记录有很大的问题:护理记录是护患双方都很重要的资料。是临床医务人员、患儿家属在出现意外之后用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临床上护理记录存在问题大致有:资料过于主观;缺乏与患儿之间的交流导致资料存在个体差异;患儿出现身体不适、疼痛不能及时告诉家长以及护士,导致护理记录缺陷;护理记录并不全面,没有认真做好细节记录导致病情变化片面,不真实;过度医疗医生的病程记录,一味的照搬照抄没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字迹潦草,涂改严重。
(5)带教压力:儿科专业性较强,对护士的压力较大,如果遇到动作不熟练、没有做到一针见血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静。这时就需要带教教师有处理这种时间的应变能力。同时带教教师要求“手停心不停”是可注意观察思考这样的严格要求也对护士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6)病房管理不严谨。病房管理存在细节上的缺陷或管理失当等因素是导致护理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之一。比如各种机械、仪器的保养不到位,保管不善,抢救过程中器具没有准备全;护理人员精力不集中,工作量大时间久、分工不明确等。
2 促进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
(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随着患者对自我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要求认识法律,拥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我权利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应该加快培养护理人员认识法律,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来进行自我权益保护,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根据儿科护理的特点 , 认真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婴保健法》 、《 医疗事故管理办法》 , 熟悉业务与法的关系 , 做 到防患于未然 。
(2)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记录查对、清洁灭菌、上下班对接工作等制度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要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严谨的操作流程是护理人员在不断的工作实践、充实、修改、完善、总结中诞生的,每一项规定都有其重要的临床实践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行事,严禁抱有侥幸心理和主观感觉行事。同时需要根据操作流程认真执行每一个操作。根据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理对象是比较特殊的人群,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因此护理人员在每一项护理工作中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为此才能确保操作的准确性,才能避免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
(3)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可以对儿科病房采取“反向查对”即在执行操作时护士询问患儿叫什么名字而不是问患儿是不是叫这个名字,者就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没听清楚等一些了问题。而在新生儿监护室由于没有家长的陪护,此时护士检查时需要将床号、床头牌、腕部识别带三步查对。当需要将新生儿抱离床位时,需要规范交接,避免偶然性的差错发生。
(4)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儿科护士需要有爱心、同情心、耐心能够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对家长表现出来的挑剔、抱怨等要以一颗理解、宽容的态度接受,同时安抚家长的不良情绪。护士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善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儿提供一个更加细致护理,改变家长对护士的信任的状态。
(5)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在儿科,小儿的抗感染能力明显弱于成年人,虽然护理人员不能控制好食品安全以及社会大环境,但是能够控制好自己这一关,尤其是在新生儿病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养成随时洗手,清洁自己的好习惯。同时大到空气、小到奶瓶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保证小儿不受疾病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