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及金融投融资发展机制研究

2020-12-15 10:52李子弦孙宾任毅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湾区投融资大湾

李子弦 孙宾 任毅

摘 要:本文将以"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重战略为背景,以金融投融资发展为主线,系统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融资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探索与验证粤港澳大湾区在PPP模式下利用科技创新促使金融投融资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提供湾区发展路径参考以及实际依据。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融资政策制定逻辑与实施路径

国际三大湾区包括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是世界湾区成功的先例。在深度研究三大湾区优势的基础上,将相关经验运用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并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差异,打造出一条属于粤港澳大湾的金融投融资政策的道路。

(1)粤港澳三地金融政策历史对比研究。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改革开放逐渐展现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贸易投资更便利、特色金融方兴未艾、民生金融服务更优质的四大亮点。

在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此政策的颁布,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2)世界三大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金融环境差异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生"的湾区,在基础金融环境方面与三大湾区仍有不小的差异,三大湾区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各种产业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和多样化、综合性、产业链齐全的城市群体系的前提下,带动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金融发展。与之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四个核心城市、三套监管体系和多个监管主体"地特征,在金融市场中如何发挥多种体制的优势将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机遇和挑战。

(3)对比世界三大湾区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融资政策框架合理性研究。宏观掌控粤港澳大湾区所颁布的金融政策的力度和步伐,形成政策合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对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监管,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强对金融市场实时监测,阻断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染。

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建设背景下人才要素流通与高校产学研基地的创立模式研究

(1)粤港澳大湾区组织架构与人才政策"双统筹"模式下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才成长潜力处于领先状态。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5所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多于其他湾区。另外,湾区还拥有着开放、创新与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人才储备的过程中。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打造全球创新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人才要素与产业、资本、技术等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是粤港澳地区金融产业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广东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政府正就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国家创新发展,湾区人才高地构建为重点,进行积极的扩展和投入。

(2)基于大湾区各市人才基础下不同地区对人才培养、引进、利用等制度规划构架。各地区在人力需求和人才制度之间寻找平衡点,培训一批高素质、高学识、高创新等学校的骨干和紧缺学科教师,建立科普人文教育基地,建立本土化人才教育阶层及其再培养供应机制,提高湾区内部整体的文化教育素质,提升各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与发展模式

全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将随着金融科技而创造形成。由于传统金融服務的覆盖面尚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可通过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产业的发展影响,借助政府与社会资本投向,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方向,扩大金融科技技术赋能范围,发展更多新型金融业态,提升金融产业的内外部驱动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加金融融合发展"多向性"。

(1)政府与社会资本投向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的影响研究

运用PPP模式,依靠国家宏观政策定调的经济发展方向,加强对金融投资方向的把握,开展多层次金融发展研讨,发散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研究趋势,使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于金融。

(2)ABCD(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技术赋能对提高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技术将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动引擎",根据区块链去中心化、信息透明共享的特点,提高金融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强化风控,助力大湾区民生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同时可运用"智能边界"技术,建立基于征信大数据基础上的可信赖贸易主体和可信赖旅行者计划,大幅提升跨境人流物流通关的便利性,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3)金融科技创新对传统与新型金融业态的双向研究。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金融行业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如再保险、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等新金融形态层出不穷,要素交易平台、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网络借贷等企业数量与日俱增,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金融迅猛发展。

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金融投融资的发展机制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中小企业充满活力,经济状况不断处于上升势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才会充满活力。研究中小企业经济资产状况,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投融资发展机制,构建湾区统一金融市场,提升金融业发展驱动力

(1)中小实体企业投融资资产管理联动合作机制研究。通过PPP模式,增加引入湾区三地保险资金、财政资金,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支持湾区中长期项目建设,鼓励设立更多人民币投贷基金,拓宽大湾区区内投融资资金来源和渠道,更加便利粤港澳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开展业务,更加便利粤港澳居民在大湾区生活、工作和投资。

(2)依据顶层设计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融资发展模式研究。促使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进一步细化和拓展CEPA投资协议,同时建立大湾区金融多边合作机制和机构,建立对话和争议解决体系模式,稳固三地利益纽带,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融资质量。

(3)粤港澳大湾区统一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框架。建立金融监管联合协调机构,联合开展跨境沙盒监管试点,开展广泛的监管对话与合作,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第三方支付标准、保险偿付疾病认定和检测标准的互认,推动建设单一金融市场,建立城市合作示范区,提高湾区金融和谐发展。

五、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后的世界又一大湾区,经济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关政策不断落地,金融开放步伐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背景进行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在运用PPP模式的基础上,推进湾区内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共同成长和合作,实现城市金融功能错位互补,建立湾区金融枢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推动实体经济逐步增长。

参考文献

[1] 陈超.渐进式改革中的金融约束分析[J]. 经济科学,2002,(2):5- 14.

[2] 陈元.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4(07)

[3] 王叙果.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J].财贸经济,2006,(9):86- 89.

作者简介:李子弦(1997-),性别:女,民族:汉族  江西省九江市人,所在学校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湾区投融资大湾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湾区争雄
融入大湾区
大湾区提速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大湾区人”是机遇,莫再错失(当事者说)
硅谷精英的生活,实在太村儿了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阈下温州湾区的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