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民生就业收入问题博弈探究

2020-12-15 10:52张楠郑杨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张楠 郑杨

摘 要: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民生发展需求,国家要有效落实经济发展的转变,但是经济发展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变过程中会牵扯出来许多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对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影响。就业问题是人民之本。因此,如何正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经济发展;民生就业;收入问题

一、问题的出现

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一线国家。GDP总值已经连续多年达到世界第二位,仅落后于美国,而且虽然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但还是做到了人均收入保持世界中等水平,这都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随着当前国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原来的温饱型消费结构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国家要将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来了“量变”转换为“质变”。

我们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转变之时要首先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能够画上等号,因为经济增长可以做到一时,经济的发展则是要考虑的更加长远,要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杀鸡取卵”的事情发生。原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劳动密集型,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面对着社会的进步已经慢慢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所以我国开始逐渐向资本密集型进行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我国当前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只有初中文凭,低素质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必然会导致一个失业率的增加,而就业又是民生,所以如何解决当前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虽然我国的人均收入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密度较大,同时土地面积广,各城市发展差距较大,这就导致了我国人口的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而人口贫富差距过大就会严重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局与社保局给出的数据来看,如果将中国家庭人均收入列为十个梯队,第一梯队与第十梯队的差距竟然足足达到了65倍,而同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比也接近了4:1.在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看,利用国际上通用的貧富差距标准——基尼系数警戒线来看,我国在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后,还是达到了远远高于0.4这一警戒界限的0.475,这种种数据都已经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收入不公平国家行列之中,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宗旨了。

就业这一问题也是产生已久,就业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就等同于吃饭,就业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求,只有让有工作能力的人民都能实现就业与再就业,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每个人都有事做,才能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相关联。收入的公平分配是稳定民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让老百姓认同收入分配机制,保障收入分配的合理与科学,百姓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衣食无忧,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热情也会得到大幅提高,避免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群众们才不会产生反抗心理,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安定,因此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对于就业及收入分配的问题解决要摆在第一位。

二、扩大就业面、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根据近些年来国家发布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的注册资金在一千万以下的中小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推动的主要动力,占到了企业增长中近9成的比例,而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对于我国的GDP及进出口的贡献中,均达到了过半的贡献量,已经超越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成为了经济市场上的主力军。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便利性与覆盖性,做到了为我国提供近8成的就业岗位,同时许多在国有企业退休的职工也都进入了中小企业工作,有效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再就业政策,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而在我国近些年来的新型产品研发中,中小型企业贡献了80%的研发数据,已经成为了我国科技发展与市场创新的中坚力量。而在面对影响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小型企业凭借自身的特殊优势,能够适当进行及时转型,表现出了自身极强的抗压能力,凭借自身的努力来有效的稳定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放在以前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通过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社会稳定等等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在就业这一方面,已经成为国有大型企业所完全无法比拟的存在。

(二)促进农村城镇化。十八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过,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我国要全面步入小康社会,而面对这点要求,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度都达到了8成以上,而我国刚刚达到了5成,这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城镇化的实行并不是那么简单,除了人口比例与城区面积以外,还要看重这个城市的社会保障与产业结构等等,只有将这些都做到了,才能切实实现由“乡村”转向“城镇”,所以说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就可以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人口。同时国家也要规划好城市布局,保障城市的教育、医疗等等公共产业的落实。所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合理分配收入

(一)要切实保障按劳分配。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收入要切实做到按劳分配,而分配过程中要按照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科学分配方法来进行分配。首先在初次分配中,就要保证一个科学合理,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就产生了一个差距过大的现象,就很难通过第二次的再分配去进行相应的调整了。

(二)适当提高初次分配所占比例。通过对于相关材料的研究,笔者发现在我国的分配比例中,初次分配所占比例由51%逐步下降到39%,这种初次分配比例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而企业的利润却远高于发达国家。通过调查可知发达国家的劳动者收入所占国家GDP的比例普遍在55%左右,而我国却只有40%,但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最终盈余为20%左右,我国却达到了30%,这种劳动者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盈余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劳动者的心理出现波动,工资所占GDP比例过低,全国收入分配已经慢慢向企业与国家倾斜。

初次分配是劳动收入的基础,同时也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初次分配可以打下一个优秀的收入分配格局,所以我国要加强初次分配的所占比例,减少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发生。

(三)通过政府调节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方式以及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分配,而再分配只是对于初次分配之后的一种适当调节,所以在初次分配中,政府就要做到足够重视,要将公平放在首要位置。

政府要监督好企业做到内部人员的合理安排,并建立起科学的分配约束机制,高管、中层干部、职工等每一个层面都要入手,做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让居民的收入能够超过GDP的增长水平。

结 语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同样也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础的生活保障,一切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改善当前出现的民生问题。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就业问题与收入问题就是群众最关心的两样问题,经济发展是一项长久工作,也是一个大工程,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要做到政府与市场的双向配合,实现做到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保障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景俊海.适应居民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IN].人民日报,2011-04-28

[2] 郑新立.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扩大消费需求[EB/OL].人民网.2010-10—09 16:21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