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快速变化, 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OECD国家在不同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围绕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现代化持续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的改革,虽然税务机构的职能设置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其征管变革思路较为相似,具有许多共性发展趋势,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关键词:税收征管;职能设置;资源配置;智能化
一、以数据为中心优化税收征管模式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税务部门正在加强数据的共享,优化税务资源的配置,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合作,促进税收的社会化协同治理。
(一)围绕数据获取拓展税务机关职能。税务部门除承担传统职责外,开启传统业务数字化战略,为了获取更多数据,还开始承担其他领域的职责(包括与其他机构共同承担职责)。有的领域与税收征管的核心工作联系相对紧密,如负责与不动产税管理相关的财产估价工作、社保保障方面的工作等。有的领域看上去与税务关联度不高,但可以帮助税务部门更多地获取涉税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税务部门服务和管理能力。如新西兰税务局和内政部门一起针对新生儿提供一种名为SmartStart的数字服务,该服务使新父母和准父母可以更轻松地获得抚育孩子所需的服务和支持。对税务部门而言,获取纳税人子女信息,可以提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申报的准确性审核。
(二)围绕数据处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OECD国家税务部门普遍建立了数据处理中心,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清分、整理、分析,逐步成为数据处理机关。基于强大的数据采集、应用和处理能力,各国在机构设置上呈现明显的集约化、专业化、扁平化趋势。税务部门不再按照行政区域设置,而是按照根据税源的经济区划设立。这种机构设置方式有效的缩减行政层级,加快响应速度,投入更多人力到具体管理和服务工作,提高税务机关效能,降低税收成本。如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主要由12个部门组成,其中8个征管部门(如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局),4个支持和协调部门(包括技术服务中心、财务司等)。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按经济区域和税源分布在全国设立了27个征收分局,负责办理日常税收征管业务;分局下设若干办事处,负责为纳税人提供税号等服务事项。
(三)围绕数据共享推进税收协同共治。IRS分析结论认为,税务部门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则纳税人自主遵从度越高。随着新技术、新流程的应用,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和跨系统集成越来越容易,OECD国家税务普遍围绕数据共享加强了与其他政府机构、金融部门等单位的协作,强化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税务部门可使用的数据量显著增长。如美国以法律授权的形式,赋予税务机关获取第三方信息的权力,包括其他政府部门数据、第三方数据、行业数据等。通过《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要求外国金融机构向IRS提交美国居民纳税人持有的账户报告姓名、住址、账号、余额等信息,该法案实施后,美国高净值个人入库税款大幅增加。
二、以纳税人为中心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现代税收征管依赖纳税人的自愿遵从,OECD国家以纳税人为中心开展制度变革,提供个性化服务,配置机构职能,从而更有效的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一)按照纳税人分类设置管理机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OECD国家税务机关持续实施内部组织转型。从按税种管理转向按职能管理,成立专门从事重要支持性工作部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工作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先进的分析法和大数据的使用作为支撑,与第三方机构加强协作,确立了量体裁衣式的工作方式,推动税务机关逐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负担实现最有效的纳税遵从的工作目标。在转型过程中,有部分OECD国家形成混合管理模式,既包含以往按税种管理模式的要素,又有体现组织形式网络化的特征。如美国联邦税务局(IRS)按纳税人类型分设 4 个业务局并实行一级多层次管理,即工资和投资收益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局、小企业与自营业主局、免税组织与政府机构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局按行业下设分局,分局在一些地方还有派驻机构,其他 3 个業务局按功能分设纳税人教育、纳税人财务服务、税法遵从三个部门,每个部门在不同地区又设地区办公室、工作小组。(IRS机构设置详见附件1)
(二)设计帮助纳税人准确申报的机制。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自由职业者的不断增加,他们在纳税申报时出现漏报、误报的可能性有所增加,这不仅给纳税人带来风险,也增加税务部门的负担。OECD国家建立帮助纳税人进行准确申报的工作机制,称为设计合规性。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手段,帮助纳税人准确填报申报表、准确扣除涉税项目并及时发起退税,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如荷兰税务机关与软件供应商、自由职业者开展合作,开发出了自动申报利得税的流程。自由职业者使用在线会计软件,每笔交易都会自动录入到会计软件,并自动区别经营成本和个人消费,系统会按季自动生成营业税申报表,自由职业者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完成纳税申报。
(三)满足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OECD国家认为,纳税人在与税务管理部门打交道时所获得的积极或消极经验是塑造纳税遵从态度的重要因素。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设计正在成为确保服务能够达到预计目标的关键因素。税收机关在服务设计中了解纳税人偏好,增加自助服务的选择,使用创新工具以增强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并提供更多量身定制的自助服务。加拿大税务局设立了首席服务官,其任务是指导税务局的发展和转型,从功能和情感层面改善纳税人的服务体验。首席服务官下设咨询小组、内部服务委员会等工作小组,加强与纳税人、税务代理、税务人员和外部专家的沟通,共同改良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举措。
三、以新技术应用为重点创新治理方法
OECD国家重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与外部专家和公司的合作下,深度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行为分析等技术创新治理方法。
(一)以深度数据分析强化风险管理。随着大数据的使用日益增多,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显著增加了高级数据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许多税务部门为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开始聘请数据科学家、首席分析官和计算机系统分析师,以增强风险分析能力。如美国联邦税务局正在开发一种以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工具,数据科学团队使用贝叶斯分析模型来识别纳税人的申报类型,识别整个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申报群体中潜在的高、中和低风险。
(二)以人工智能强化纳税服务。“人工智能”为税务机关制定管理和应用数据的战略方法开辟了新视野。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在繁重重复的业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将人力资源释放到其他需要挖掘智能潜力的领域。在纳税服务方面,许多国家税务部门开始尝试使用虚拟或数字助理来帮助答复纳税人的查询并支持自助服务。如澳大利亚税务机关引入了虚拟助手Alex。Alex每天24小时在官方网站上提供服务,可以与纳税人对话,理解超过84 000个问题变体并不断自我学习。自2016年2月上线以来,Alex已受理了270万次咨询,首次联系解决率达88%。
(三)以行为分析促进纳税遵从。行为分析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人们如何吸收、处理信息并作出反应。税务机关通过行为分析,深入了解哪些因素能够帮助纳税人遵纪守法,并能够在他们违反规定时提出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目前,行为分析应用在改良沟通方式、优化系统设计、优化税务部门内部运营等方面,在制度设计、纳税服务、风险管理等领域作用突出。如英国海关税务总署通过在催缴通知书上加上了“纳税人所在家乡有九成纳税人按时纳税”这句话,成功的将准期纳税额从67.5%提升到83%。
参考文献
[1] 马蔡琛,赵笛.“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征管模式变革[J].财政科学, 2018(09):18-24.
[2] 刘奇超,科尔曼·茉莉,张春燕,屠琳舒 . 欧盟 数字经济公平课税方案的总体思路、核心理念与政策要领: 一个全景式分析框架[J]. 国际税收,2018(10):35-43.
[3] 康红勋.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信用建设研究[D].中共 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简介:黄永平,男,1975年5月生,浙江台州人,本科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从事税务工作二十余年,主要从事税收征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