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颜色词汇的文化涵义及其翻译技巧研究

2020-12-15 10:52多杰措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

多杰措

摘 要:不同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而文化主要是依靠语言传达出来,不同文化背景下即使是相同的词汇,其中也可能包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基于此,本文从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出发,选取黑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以及蓝色等颜色词汇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涵义加以叙述,再以此为基础对直译法以及意译法两种翻译方法展开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异同点的了解。

关键词:藏汉颜色词汇;文化涵义;翻译技巧

引 言

一定程度上词汇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可以表达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对相关词汇进行翻译的时候,应更多地站在社会文化的角度上,进而更好地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颜色词是语言中表现颜色的词汇,由于汉族与藏族在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不同,导致在对颜色词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對其中一部分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展开分析,增强对汉藏文化的理解。

一、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不仅仅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也是当前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同时在其源远流长的过程中,文化也展示出了强烈的共性与普同性。美国学者奈达博士曾经发表过“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相似之处占90%,不相似之处仅占10%。”的言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虽然在生活在不同地区,但所经历的自然规律大致相同,进而产生了极为相似的生活经验[1]。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显著加深,进而提升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与此同时,文化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个性与独特性,这也是文化之间不同之处的重要表现。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汉族与藏族在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便是一个同样的词汇都可能表达出不一样的含义与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赋予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各类颜色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颜色词也可以表达出截然不同的内涵,而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同一种颜色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在藏语和汉语当中都存在着丰富的颜色词,其主要可以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为进一步理解不同颜色词包含的文化差异,有必要进一步对藏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加以挖掘,进而更好地体会不同民族文化中的色彩心理异同[2]。

二、藏汉颜色词汇的文化涵义对比

(一)黑色

通常情况下,黑色可以给人一种压抑感与神秘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黑色往往被赋予一种沉重的感觉。在汉藏文化当中,黑色大多包含着消极的意义,例如在汉语中的“黑心”、“黑客”、“黑社会”、“黑名单”等词语都是通过黑色表达出了消极的含义;而藏语中“黑心”、“恶业”等词汇也包含了黑色的消极用法。与此同时,在藏族文化当中,黑色还背赋予了威慑、刚强的含义,进而引申为死亡、地狱等词语的代表。也正是这样的文化内涵导致在藏戏表演中丑角或是鬼怪都佩戴黑色面具,进而展现出凶恶、残暴的形象。黑色除了消极含义之外,也具备着中性含义与积极含义,例如“黑夜”、“黑天”等单纯形容颜色的词汇即为中性含义;而黑色的积极含义则体现在中国古代对黑色的敬重,周代天子在祭祀的时候要穿着黑色的衣服、佩戴黑色的玉器;而在戏剧中,常常通过黑色脸谱色彩表现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例如张飞、包拯等。而与中国古代文化相似的是藏族文化中也有着对黑色的敬畏之情,通过将传统藏式建筑门窗四周涂黑来起到镇宅消灾的作用,而同时黑色的墙壁也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起到房屋保暖的功效[3]。

(二)白色

在汉藏文化中,白色都有着纯洁善良的含义,尤其是在藏族文化中,往往将白色作为纯洁、吉祥的象征,进而也有着洁白善心的说法。白色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白牦牛、白象等都是藏族文化中尊崇的神圣代表;在祭祀的时候需要用到“三白”;白色的哈达代表着吉祥如意等。同时,在藏族戏剧中往往借助白色面具表达善良、单纯的人物形象,在藏历新年的时候往往要在厨房用白色画出灶神蝎子以抒发吉祥喜乐的含义,这多种表现都体现出藏族文化对白色的崇拜。然而在汉语中,白色代表着不吉利,“白衣”、“白丁”等词汇都表现出了贫寒与卑贱;“白色恐怖”表现出死亡与不幸;而“打白条”、“白搭”等词也表现出了白色的贬义含义。在汉藏文化中相同的是都将白色与丧葬习俗相联系,汉语中“红白”喜事中的“白”就代表着葬礼,同时也要穿着白色的孝服;而在藏族文化中是用白布包裹尸首,并在出殡道路上通过白色线条起到指引灵魂的作用。

(三)红色

在汉族文化中,红色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含义,其中我国古代往往将红色视为吉祥富贵的颜色,富贵人家的大门往往被涂成红色,古代婚礼的服饰往往都是红色;“红运”、“开门红”、“红人”也表现出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汉语文化中,红色也有着贬义的内涵:“眼红”、“红脸”等词汇则借助红色表达出危险、生气的含义。除此以外,红色在汉族文化中还有着中性用法,即用红色表示女性,如“红颜知己”、“红颜易老”等。在藏族文化中,红色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正向的颜色,用以表达权威、博爱、以正压邪等正向涵义,因此红色也被及其广泛地应用于宗教生活当中。例如僧侣的袈裟为红色,布达拉宫的红宫坐落在红山上;借助红色的面具表达权威;通过红珊瑚、红珍珠等器物完成藏传佛教法式活动等[4]。

(四)绿色

绿色在汉藏文化中都有代表着生机、活力等含义,从我国古代开始就对青色表达出了强烈的喜爱之情,在春回大地的时节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用“青春”一词表示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而“青云直上”、“青年”、“绿卡”等词汇也借助绿色表达出其中的积极含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语中的绿色也逐渐成为环保的代名词,如“绿色食品”等。在藏族文化中,绿色也代表着积极的含义,例如绿松石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藏戏中的绿色面具代表着贤良智慧、美貌端庄的女性形象等。除此以外,绿色在汉族文化中也包含着贬义的色彩,古典戏剧中悲情的女性角色称为“青衣”;妓院称为“青楼”等。

(五)黄色

我国汉族文化中对黄色的崇拜由来已久,不仅穿着黄色的衣服表示尊贵,还将黄色与五行中的土相配,以体现出农耕民族对黄色的看重。同时,受到道家起源的影响,道家往往穿着黄色的衣冠,用于避邪、祭祀的纸也为黄色,黄帝所创建的历法称为黄历等。在藏族文化中,黄色也有着尊贵、高尚的含义,只有社会地位显赫的人才可以使用黄色。黄色在宗教文化当中也被广泛地使用,进而借助对金线的应用使得整幅画面熠熠生辉,而在戏剧中黄色的面具也代表着尊贵吉祥、知识渊博的人物特点。可能是受到对黄色喜爱之情的影响,藏族人民往往对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等贵金属首饰十分喜爱,在本命年的时候也会通过穿着黄色来免遭厄运。但在汉族文化中黄色也有着一定的贬义含义,例如“信口雌黄”、“青黄不接”、“黄口小儿”等蕴含贬义色彩的词语。

(六)蓝色

通常情况下,蓝色代表着天空、大海的颜色,因此可以给以一种深沉、平和的感觉,尤其是在藏族文化当中,赋予了蓝色更多的积极含义,表现出藏族人民对蓝色的偏好。受到藏族文化的影响,蓝色往往是正义的象征,藏戏中的蓝色面具往往展现出勇敢、正义的勇士形象。由于对蓝色的喜爱,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蓝色也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例如蓝色的藏式建筑房顶、藏式服装的蓝色镶边以及五色经幡中的蓝色等,这都体现出藏族文化中对蓝色的偏好。而蓝色在汉族文化中也可以表达出积极的内涵,例如“蓝田日暖玉生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同时,蓝色也可以与汉语中的独特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富有创新内涵的词汇,如“蓝颜知己”等。然而,蓝色在汉语中也有着一定的贬义含义,在古代蓝色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颜色,老百姓穿着蓝色与黑色的衣服这也是与其社会地位相对应的。到了现代,汉族文化中也将体力劳动者称为蓝领,这也其在工作过程中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缘故。

三、颜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虽然汉族与藏族地区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为尽可能保留语言文化的原汁原文,在不影响词汇联想的前提下往往会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而更好地展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例如Gser gdung mcaod rten翻译为金灵骨塔,Dkhar gsal zla ba翻译为洁白的月亮,这样的词汇都是直接字面的含义翻译归来。还比如“Ske dmar po khyng gcod khrg dkar po don”可以直译为“将红色颈项砍断,流出白色的血液”,进而可以引申为做事情一定要光明磊落。像这样直接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过来,可以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了原有的语言风格,更加直接地展现出了其中蕴含着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意译法

还有很大一部分词汇受到汉藏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词汇含义的引申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如果仍然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就会对译文的理解产生很大阻碍,而使用意译法虽然改变了原有的语言特色,但是可以表达出其中真实的文化信息。例如ser moai sde翻译为佛教弟子,dkar ston翻译为素宴;dbyi dkar po rgyu ma dang xel dkar po mcaod rten可以翻译为雪白猞猁的胃肠,晶莹纯洁的佛塔,进而可以引申为秉性纯善、晶莹剔透的含义。以上的词汇虽然是带有颜色的词汇,但受到汉藏文化之间差异性的影响不能直接将其中的颜色翻译出来,如果仅采用直译的方法就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歧义。例如“ngi nag”一词正常翻译为凶日,如果按照直译的方法翻译为“黑日”则无法领会其中的内涵。面对这样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读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原文所蕴含的意思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

结 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词汇往往也具备着不同的含义,而汉藏地區的颜色词通常也与其文化、生活、历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同地区文化内涵的掌握,进而更为精准地了解词汇背后的意义。与此同时,在掌握汉藏文化之间共性鱼与差异性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升对翻译方法的应用水平,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进一步提升各词汇翻译的精准程度。

参考文献

[1] 呷绒则玛.论藏汉颜色词汇的文化涵义及其翻译技巧[J].青春岁月,2019,(23):77.

[2] 刘丹青.汉藏语言的音节显赫及其词汇语法表征[J].民族语文,2018,(2):3-21.

[3] 陈建林,张聪霞,刘晓燕, 等.二语水平对藏-汉-英三语者英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50(5):727-737.

[4] 徐静.母语负迁移在翻译实践中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11):278-279.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海事英语汉译技巧例析
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材料化学专业英语中长难句翻译技巧及解析
论电影字幕的翻译特点及其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