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儿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是因为它汇集了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啊,唱不尽的“花儿”!听不完的“少年”!它的旋律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高亢,动人的心弦,代代不衰。严寒的冬天永远过去了,和煦的春天永驻人间。今天,这种作为高原各族人民群众心声之歌的“花儿”,更会是从未有过的,生机盎然的茁壮、盛开。
关键词:花儿;整合;合作;宣传
当今社会,资源是保证信息通畅的基础之一。仅靠单一的口口相传已无法满足“花儿”的推广与宣传,如何能将有用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将其最大化,是目前“花儿”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就这一观点,笔者给出一下建议。
(一)与民间艺人通力合作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与民间艺人通力合作,也是发展与提高“花儿”这一文艺遗产的一个好方向。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裕民政策引导下,勤劳致富,广开生产门路,过起了“小康”生活的今天,会自然衷心地拥护和热爱为他们缔造幸福的共产党,会由衷的感恩他们的新生活。而人民群众本是“花儿”的创造者,利用“花儿”来做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介,也是很自然的事。
“花儿”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在格式上、韵脚上或句言数、音顿数上,无疑的都会自然地合乎“花儿”的传统规格。在“花儿”对唱中,他们即兴编词,是令人叹服的。不过,在编唱新“花儿”时,他们往往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象在陪衬句中,除老用一些传统“花儿”原有的陪衬句外,还经常将《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等书的旧内容、旧人物往新内容、新人物上套,成了极不合适的比喻,影响了主题句内容的表达。这说明当地的群众学习少,接受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够。
(二)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
在与民间艺人合作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内各大艺术类专业院校、院系的合作。艺术院校作为全国文艺领域的风向标,最能敏锐的掌握音乐乃至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笔者认为,与艺术类院校、院系合作能为“花儿”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以下是几点优势:
1、创作新的曲目。艺术类院校、院系拥有强大的专业创作团队和专业作曲教师、学生,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个资源,将会给“花儿”带来质的飞跃。从田间地头搬进正式舞台,虽然难度不小,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到“花儿”的创作中来,给“花儿”献计献策,为西北乃至全国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2、培养专业人才。艺术类院校、院系都开设类似于民间音乐模唱这样的课程,如果能在这门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花儿”班,面向全国招收对“花儿”有兴趣和“花儿”演唱者,将会对培养“花儿”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能让喜爱“花儿”、对“花儿”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为“花儿”的传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研究深度。艺术类院校、院系的音乐学系向来注重理论工作,如果能利用资源整合,成立专门研究“花儿”的研究室或研究组,将为“花儿”理论研究注入一针强心剂。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光有创作热情还不够,要结合权威的理论依据和最新的理论成果作为创作基础,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对“花儿”进行全面了解。
4、传承民间艺人。艺术类院校、院系有着雄厚的生源力量,如果能及时将对“花儿”有极大热忱的学生甚至教师加入到保护传承“花儿”的工作中来,一定能把“花儿”有条不紊的继承和发扬下去。目前,许多民族民间艺术正在工业信息化时代中快速消亡,一旦老一辈的传承人去世,这项艺術很有可能将会从此失传。为了不让这类事件发生在“花儿”身上,我们一定要扩大传承范围。
5、加大宣传力度。艺术类院校、院系中几乎每天都会有作品音乐会、演唱会等表演,如果能在各院校中举办“花儿”巡演会或展演周,一定会在教师、学生中产生巨大反响。以表演的形式宣传“花儿”,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方式了。“花儿”本就是民族民间的表演艺术,将它最原始的一面展现给艺术院校的师生,让他们近距离聆听“花儿”的音响,从而产生最直观感受。
6、向社会各界、全国各地传播。艺术类院校、院系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如果能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花儿”,对“花儿”感兴趣,进而研究并演唱“花儿”,就能将“花儿”从西北地区发展到全国各地,让“花儿”的歌声遍布神州大地,甚至走出国门。
(二)与专智能网络合作共享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选秀节目等新形式推广发扬“花儿”。更重要的一点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在当下如此迅猛的信息化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花儿”进一步推广,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民间艺人们对“花儿”驾轻就熟,但面对较为复杂的网络空间难免有些束手无策。这样的情况不仅制约着“花儿”向青年群体发展,更不利于“花儿”的整体宣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正在大面积实施和完善,文化热度和“越古老越珍贵”、“越土越俗越吃香”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大面积兴起,各省、市地区地都在忙于对自己范围内一切可以立项的事物立项报项,打造自己的文化标牌,这种从上到下的观念意识转变以及积极地参与,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气象。原生态民歌花儿是人民大众创造发展的音乐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如学唱学演,采用各种方法演绎、改编、创新发展,撰写论文专著,编辑专栏,制作影视、光碟或在文艺晚会、旅游景点展示展演等都是合情合理的开发利用手段,因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应该是当前要重点强调贯彻的重要理念和规定。
参考文献
[1] 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8.
[2] 张亚雄.花儿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8.
[3] 郭正清.河州花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9.
[4] 方自健.西部歌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1.
[5] 雪犁,柯杨.西北花儿精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8.
[6] 甘肃省文化局.甘肃歌谣[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10.
[7] 柯杨.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6.
作者简介:王玮(1982年9月)籍贯:陕西紫阳 民族:汉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