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2020-12-15 06:58华颖臻
新闻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

【摘要】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会受到深刻的影响,广播行业亦是如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作为培养广播播音员主播的核心课程,应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的发展优势,把网络运用到课堂中去,培养出网络背景下广播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网络;《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教学;学生

一、《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的重要性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1]广播播音员就肩负起了“为党发声,为人民发声”的重任。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为我国广播播音事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教授的专业必修课程就成为了学生获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核心途径。《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包括广播播音主持、各种类型的广播播音、媒介融合与广播播音主持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和课内外实践,训练学生从理论、实践角度全面了解、把握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的规律与要求,让学生能够在新闻传播学、文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支撑下,结合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及语言表达等相关课程内容,对各类广播节目主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实践。所以,《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

二、《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的授课现状

《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授的内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录音设备进行广播播音,制作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广播节目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多样,越来越小众化。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更加牢固的掌握多元化的节目类型,具备“采、编、播”一体化的播音制作技能,才能顺应如今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播音员的高要求。可是,现今《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授课方式却存在着教学内容老』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课堂兴趣不大,造成学生掌握内容与广播播音一线脱轨的现象。

(一)学生对广播节目类型认识不够

在网络的发展下,广播早已经脱胎换骨。比如,如今的广播节目的平台已经纷繁多样,除了传统的广播节目电台,网络广播电台层出不穷,蜻蜓、荔枝、喜马拉雅发展都十分迅速,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广播节目类型更是多达几十种、上百种,音乐节目、戏曲节目、健康养生节目、语言类节目、有声读物类节目等等都深受大众喜爱。可是,现今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多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生活在网络信息发达的视频时代,对于广播的音频形式兴趣不大,多数学生不收听广播,对于广播的发展、广播的特征了解甚少。所以,导致学生对于当下知名的广播平台、火爆的节目类型的认识不足、知识储备较少的现象非常明显。

(二)学生的广播节目制作能力比较薄弱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以有声语言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在话筒前进行广播播音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广播节目要求播音员、主播的主持状态、主持风格不同,学生必须在此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特征。但是与此同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2]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播节目对于播音员、主播的能力不仅仅局限在能够播音和主持,它要求播音员、主播还要具备节目策划、节目剪辑,甚至是节目宣传的能力,需要懂得节目策划的关键,掌握剪辑软件的技能,具备节目宣传的意识。除此之外,广播节目也在积极探索“可视化”新型的节目形式,透明演播室、微信直播等方式让广播节目变得更加有趣,这对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播的外在形象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学生在《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的课堂上,只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塑造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努力提高自己广播节目制作整体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学懂、学会这门课。

三、课程改革应对策略

(一)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的学生特点,在进行课程教育时,不能理论、技能“满堂灌”,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广播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模式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外,可以将网络学习平台引入课堂,建设网络课程平台。一方面,通过“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信息化学习工具恰当植入教学过程,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学习时间,从而培养学生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多样化的互动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这也是所说的,“在进行专业教学时,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实现双主体互动。”[3]教师在授课时,传统课堂可用的教学方法比较有限,尤其是《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堂的学生性格活泼,喜欢参与式的体验过程,虽然会有眼高手低的问题,但是对丰富的广播知识存在很强的探索欲望,所以,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投票、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广播知识储备量

广播节目现在已经有了可视化的发展趋势,但可听性依旧是广播节目最大特征。在教学时可以大大抓住“听”的特征,把教师“讲”的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一起“听”节目的课堂,把好的网络平台中的好的广播节目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可以戴上耳机,真正地学会变成一个广播节目的受众,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广播知识的储备量。

首先,“听”是指学习节目类型。前面我们说过学生的广播知识的储备量较少,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少接触广播节目,所以在授课时,教师需要将真正的广播节目“搬”到学生耳前。通过教师前期的整合,在课堂上可以对广播节目进行对比式聆听学习。比如,将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型的网络广播节目进行对比。同时,通过不同节目类型之间的横、纵向对比,还可以为节目策划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听”是指借鉴主播风格。在《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学习时,学生最多的疑问就会集中在,自己不清楚自身的风格定位,不明确自己适合的节目类型,会造成所有节目类型都想尝试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慢慢积累会形成录制节目时的畏难情绪。所以,通过“听”优秀主播播音,分析主播与节目之间的融合方法,弄明白主播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技巧,掌握优秀主播成功的共性,再结合自身性格特征,最终为戈准自己的主播风格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与项目对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大多学校里的播音主持专业课堂往往采取老师利用媒体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记述老师讲解的知识,而播音主持专业课堂应该是灵活多样的”[4],不仅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真实的实践项目中。

《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必须在话筒前进行“实战”训练,将学到的广播播音知识,通过一遍一遍不断的播音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播音技能。在实践中,摸索自己的声音特点,找到自己适合的节目类型,定位自己的主持风格,再与节目策划、节目剪辑等技能结合,才能让自己更多的接近广播一线对广播播音员、主播的核心要求。

在教学中真实的项目引入,就是最好的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渠道。在真实的项目中,学生的身份会从一个学习者、旁观者,变成真正的工作者、参与者。在此,以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的“科普之声”广播节目为例。学生在大三开始学习广播课程之前,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在“科普之声”参与多期节目录制。这样,在真正进入本门课程时,就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能力比较明确,带着问题和经验学习,会让这些学生成长的更快。学生在真实的“科普之声”广播节目制作中,不仅收获了经验,还收获了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节目采用证书,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结语

广播节目具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广播播音员主播要充分符合广播发展趋势的需要。《广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固有的教学方法上,依据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拓展网络背景下多样、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广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做好新时代广播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第2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侯伟华.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广播音乐节目主持艺术”教学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9(09).

[3]王玉,融媒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43).

[4]黑夢奇.“互联网+”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11).

【作者简介】华颖臻,硕士,平顶山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教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