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
摘 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推动了网络科技的发展,在21世纪科技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已完全进入信息时代。各个区域之间的通信和交流基本上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而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对于个人和网络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人们经常使用“难顶”代替“不愉快”,而“枯了”的意思是“你想哭”。因此,应规范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推动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做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
引 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行业间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网络文字的应用在为交流与沟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趣味性与表达效果,通常会使用一些与传统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为语言的教学与应用带来了挑战。
1网络语对传统语言文学的影响
网络语对传统语言文学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网络语言在新时代对母语和文学有着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已在新时代的网络沟通中充分实现了其功能,这极大地改变了所有人的沟通速度,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方面,由于交流和联系的广泛性,许多上网者已经采用了互联网的语言进行生活中的具体交流。互联网的语言经常使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说话者的目的或情绪,并且与传统的文学相比,其更具有感官体验性和情绪体验性。当今的青年群体更喜欢网络语言,并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其促进交流和情感互动。
2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建议
2.1遵循個性化原则
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建议之一是遵循个性化原则。语言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学习者实现,学习者的个体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传统的学习者在性格情感、认知风格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选择视听说课的视频时,要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求。在这方面,李子柒“中国风”系列视频即为广大国际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其内容涉及到衣、食、住、用、行等诸多方面,画面呈现角度也有多样性,这在汉语国际教育的个性化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视频和教师的辅助下能够对语言和文化都有感性的认知。教师也可以鼓励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积极寻找、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李子柒中华文化视频,并推荐给大家。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部分,分享自己对李子柒视频的理解,并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从虚拟的视频中走出来。李子柒的视频画面感很强,通过她所做的动作,可以大致猜出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多数视频内容难度适中。
2.2防止不良意识形态渗透
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建议之二是防止不良意识形态渗透。首先,注重书面话语表达网络化。就是利用符合网络环境的语言描述观点,陈述立场,通过语言的转化达到网络意识形态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网民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其次,创新传统语言和网络时代语言的融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变得全球化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传统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展现出与现实相适应的时代特征,在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语言过程中深刻把握传统语言与网络时代语言的深度融合。
2.3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建议之三是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者在网络语言的文化解读、网络语言的全球视域及未来发展最后两章中对网络语言文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解读与合理展望。作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兴起、发展都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只有增强使用者对汉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推动网络语言规范化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网络信息背景下的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这不仅可以有效发挥网络语言积极的教学价值,还可以逐步实现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对于网络语言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4对外传播网络结构
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建议之四是对外传播网络结构。在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应依靠多模态传播渠道,如论坛、社交网站、微博、微信、云空间等不同媒体,以准确定位受众。传播内容应符合新媒体语境的特点,如虚拟性、异质性、匿名性和时效性。在新时期,用户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受众的身份也从信息探索者转变为反馈和对话者。智库要想成为国家的软实力,除了要充分发挥决策咨询功能、为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对外沟通能力。近年来,中国智库的质量和数量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中国智库的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仍然相对不足。中国智库与国际知名智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上的合作离不开语言的支持。随着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增多,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需求日益增加,语言智库为中国人走向世界、为世界服务、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服务搭建了平台。因此,语言智库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扩大传播的影响,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
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新事物不断涌现,如何控制互联网上语言的使用和传播,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做出决策,帮助人们读书并且学习传统文化已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瑛.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00~201
[2] 徐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电脑迷,2018,10:168
[3] 赵世举.关于国家语言智库体系建设的构想[J].语言科学,2014(1):15-23.
[4] 陈明琨,陶文昭.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6):96-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