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鑫臣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当前劳动力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现状,阐述了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如课程设置需要调整、师资力量需增强、跨学科交叉教学模式需改善等等,然后又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建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以上几点措施,培养出应用型日语人才。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来说,已经朝着多层次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单一的日语人才和技能性人才对市场的需要已经不能够更好地满足。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现状
首先,对于岗位分布进行分析,主要有日语教师、日语翻译、销售、客服、人事、财务等等。其中,对日语教师岗位提出了要求,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对于日语翻译岗位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對某一行业要熟悉,如IT、机械、电子、医学、化工等等;对于其他非纯语言岗位也提出了要求,要求要掌握好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日语,会用日语进行沟通,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
其次,对于学历上的要求进行分析,在语言类和专业技能型岗位上,其学历必须是本科学历或者是本科以上学历,对于其他岗位来说,学历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普遍情况下,对于日语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日语教师和日语翻译岗位需要经过国际能力测试,达到N1水平;对于其他岗位来说,其能力方面要求上具有参差性,但是优先录用的是具有日语资格证书者。
二、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弊端
(一)课程设置需要调整
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的低年级日语课程进行分析,此课程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所谓的基础课程包括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等,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的是生活类。对于高年级课程进行分析,此专业课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其中专业课有商务日语、科技日语、笔译、口译等等,但受各方面影响,如教学内容、开课时间、师资力量等等,此课程缺少实用性。除此之外,不够重视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这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师资力量需增强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对教师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自身日语语言能力不仅要扎实,而且对于其他的专业知识要熟知,如IT行业、机械行业、电子行业等等,但是,对于高校日语教师来说,基本上毕业的专业为日语语言文学,主要教学的是语言。
(三)跨学科交叉教学模式需改善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不具备其他专业技能;对于计算机专业和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有着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不够熟知日语。有的学生在选选修课时,选择了日语,但是没有展开深入学习,在语言上,存在着短板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不管是语言类人才,还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不能够更好地衔接日企人才的需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首先,在职场中需要将其必修课程比重降低,因为必修课程使用频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可多鼓励鼓励学生,在选选修课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对内容重复的课程进行合并。然后,充分利用专业基础和综合技能方式,当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不断增强综合技能,但是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尽量多选择职场内容;改变以往教师传统教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综合能力重点进行培养。最后,加强实践课程,逐渐转变为职场化教学模式,合理设计内容,可结合日企工作流程展开设计,以模拟式方式,让学生开展职业锻炼。
(二)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时,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可以进入到企业,顶岗进行实践;另外,多鼓励鼓励日语教师进行继续修读,主要对其他专业的硕博学位进行修读,逐渐转向为“双师型”。另一方面,可去一些日企,将其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聘请到我校来,来专业性指导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自身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积极开展教师和管理人员互动合作模式。
(三)创建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
为了对日企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从日语专业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再此专业基础之上,对其他专业技能型课程进行开设。与此同时,可对人文社科类和自然学科类的选修课大量的进行开设,并将各种知识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除此之外,对于复合型人才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需要对培养理工类日语人才的教学活动全面开展,并设置日语,设置成公共外语课,并对相应的课时不断增加,对内容强度不断加大,使得技能型人才日语缺陷更好地弥补。在跨学院多学科交叉教学推行下,使得师资共享更好地实现。
(四)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可充分结合日企需求,来建设专业,培养出更多的日语人才,将来输送到日语企业,使得高校教育良好的对接市场。对于日语专业本科或者是专科,可将“3+1”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来,所谓的这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校学习2年基础知识,在日企实践1年,让学生对工作环境更好地体会。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时,必须要对企业需求更好地满足,主要是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探索,从市场需求入手,将与社会就业适应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来。
参考文献:
[1]余耀.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研究[J].就业与保障,2019(21):18-19.
[2]孟琳.以就业为导向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9(02):106-107.
[3]王丽丽,崔海英,马越,孙燕,周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8(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