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党和国家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作为当前“极端”重要的工作还是第一次。“青年强,则国家强,民族兴”,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成效。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承担起青年员工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新时期;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
一、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已然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思维方式等都带来巨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既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外来经济文化的渗透,加之国人缺乏民族自信,不利于坚守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1]。
(二)社會信息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多样化的传播形式颠覆了传统的“众口一声”,给传播主流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的交流日趋频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改变了当下广大青年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他们能通过更多样化的渠道获取到比以前更多的信息、文化、思想、价值观等,这也使得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再那么强烈[2]。
(三)文化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逐渐加快,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转型期复杂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社会结构调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化,东西方文化相互交织和激荡,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空前活跃,导致“80后”、“90后”青年过去习惯了的统一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直接干扰了这一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多元文化影响的逐渐扩大,相对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加了青年“三观”中的消极因素,冲击了企业思想教育的主导力[3]。
(四)国企改革转型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发挥积极作用。国有企业在扩大经营范围,提升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吸纳了大量青年员工。青年员工会给国有企业来带新的活力,同时他们比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意识较强,在“三观”形成过程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够。国企的“国有”政治属性决定了国企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工作中应该承担重要责任。
二、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价值观
一是总体认同主旋律。和社会上其他领域的青年相比,国企青年员工更为支持拥护党的路线政策,认为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政府信任度高,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二是有独特的辩证爱国主义。大多持有一种平等和自信的国际观,秉承的是一种开放心态,对其他国家的接纳度很高,也认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有着很多的可借鉴之处,但不崇洋媚外。三是价值取向偏向现实,更关注与自己相关的话题。青年员工对政治话题的关注度远远低于社会话题,近年来国家发展的重大成就事件,已经不足以激发青年爱国情感。
(二)事业观
社会属性增强,对企业依赖性减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个体正在从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需求靠市场解决,其他需求被社会满足,青年的企业属性弱了,社会属性增强。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相比,青年个体更加独立,自我意识更强,对企业的依赖性降低,企业对青年的动员引导难度加大。
(三)认知表达
价值观念体会和表达感性化。青年员工的意识活动主要是处于感性层面的心理活动,使得只有那些能够形象化和感性化的影视信息才能产生喜闻乐见的效应,包含于其中的价值理念、行为规则和理想目标才能得到理解和认同。自主意识较强,不迷信权威,喜欢按照自身感受确定对不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有个性主张。抵触“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方式,独立思考意识增强。喜欢“分享式”“启发式”交流方式。获取信息渠道及互相沟通主要通过各种新型网络媒体平台,传统主流媒体正失去对青年的影响力。虚拟交流以流行性的“轻内容”为主,以浏览、点赞、评论为主要方式,利用了大量碎片化业余时间,但同时也分散了注意力,对需要专注钻研的“硬内容”关注不够,对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流意愿和能力有所削弱[4]。
三、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青年意识形态多元
新媒体时代是双刃剑。对青年员工来说,新媒体扩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文化感受,加强了主体意识,但同时也弱化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同时,由于青年群体独立自主性的增强,自我意识突出,叛逆心理强,对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产生了抵触和反感情绪,降低了其对于主流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辨别能力。
(二)线下教育老套生硬
线下教育的内容多数简单地灌输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空话套话较多,造成了意识形态工作教条化。线下教育的方式上“重灌输”“少交流”,实践上“重理论宣教、轻引导践行”,缺乏渗透力,使得认知效果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价值观成型期的青年员工来说,这种偏理论化的价值观显得过于抽象,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偏离太多,致使青年员工对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关心关注不够,缺少自动自觉自发,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知识层面,在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上存在差距。
(三)线上平台应用低效
新媒体平台应用不够具体。部分国有企业各类新媒体平台大多为理性表达宣贯或者是宏大叙事,不能及时掌握当下时事热点,不重视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感性化。不了解当下青年喜爱的文化体系,从而不能跟青年员工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互对话,导致青年员工的关注度下降,影响力大打折扣。
四、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势出击,掌握主动权
首先要提高对党的相关政策理解,能够能全面的解析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思想,加强对相关重要新闻的解读能力,做有深度的宣导者,提高对舆论的扶正抑偏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底线原则,一定要做到敢管敢抓,有理不怕,有理有据开展舆论斗争,在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性问题上,要强势出击,掌握主动权,及时帮助青年弄清是非、点醒认知,及时划清是非界限。面对重大舆论事件、舆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要积极发声,而不能因为话题敏感、高政治风险就选择失语。积极主动发声,不仅可以让流言止于真相,也可以增加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场上的主动性。同时时刻关注青年员工的思想動态波动,特别是在企业合并重组等重要时期,提前采取引导纠偏措施[5]。
(二)隐性渗透,把握话语权
首先要熟悉当下青年的特色话语体系,积极适应青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提高沟通效率。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沟通思路,以青年熟悉的方式和习惯来平等沟通传输,进行交互式的对话。贴近生活,把决策部署、文件和会议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积极了解青年生活中的时事热点,把握最新动态,提高话语权。熟悉并使用青年话语体系,唤起青年的亲切感,从而在话语层面确立认同感[4]。其次打造青年适应的意识形态产品,提升影响深度。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时尚化和新潮化,融合视频、文字、图片等多重元素,进一步开发、供应“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打造集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呈现方式,吸引青年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5]。
(三)以人为本,提高针对性
第一要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提高对青年员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判断,占领青年员工思想制高点,除定期开展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或者座谈会等调研的规定动作外,还要深入青年,聆听心声,对于青年员工的自身需求、职业规划、工作压力以及政治取向,对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认同度等方面都要有详尽的调查分析。第二是要培养“意见领袖”。舆情发展报告表明:意见领袖是舆论场五支力量之一。目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分散,且网络信息大量而分散,良莠不齐,真假莫辨,因此以律师、大学教授、记者、艺术家、文学家为代表的专家权威就取代政治权威成为航海灯,他们的观点具备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要积极发现和培养国企青年员工的意见领袖,从现有高素质且党性坚定的青年员工中发现和引导,通过优秀的意见领袖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从而逐步地引导他们周围的青年将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内化。第三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企业青年员工的不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结合青年员工个性特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帮助和引导青年,增强企业归属感[6]。
(四)强化保障,掌握管理权
一是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建议严格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共青团作为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落实机构,具体抓好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出台青年员工新媒体使用准则规范,对青年员工在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发声进行明确界定和规范。二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者能力水平。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培养教育,加深其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舆论斗争形势的把握,培育互联网+思维,提升新媒体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 詹秀 . 新时代国有企业对中青年职工意识形态工作的转型升级[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1):7–8.
[2]刘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9(04):43+46.
[3]马艳阳,袁玉龙.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6(22):89–91.
[4]陈志勇.网络新媒体视域下以文化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27–29.
[5]白龙.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9(8):153.
[6]孙琦琰.从“借力”到“领跑”:青年文化视野下的青年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14(05):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