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多家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企业被爆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裁员、欠薪、停产等现象,行业进入洗牌期。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投资热度逐步上升,多个地方政府规划相继出台。2019年至今已有50余个省、市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划或扶持计划陆续发布,从地域分布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从沿海逐步向内陆地区延伸,四川、重庆、河南、宁夏等地先后出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或产业规划。而2020年1-7月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408辆,究其原因,主要与上半年扶持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早期的电动汽车产业相似,存在经济性差、过度依賴政府扶持等问题。借鉴分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可引导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少走弯路,科学有序地开展产业链建设。
早期资本与地方政府的过度追捧埋隐患,近两年电动汽车项目频频暴雷。2013年起社会资本涌入电动汽车领域,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造车新势力纷纷涌现,2013年以来,国内新成立造车新势力多达近100家,累计投融资金额达数千亿元。但从2020年上半年销量看,只有蔚来、理想、威马、小鹏等少数头部企业实现规模化的交付,赛麟、天际、前途等企业半年销量仅为个位数,甚至还有长江、奇点、博骏、拜腾等多家企业至今无量产车推出。
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加剧了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电动汽车项目具有固定资产投资高、产值大、带动性强等特点,新建项目产能一旦形成,可拉动当地GDP大幅增长,因此地方政府招商部门对电动汽车项目格外青睐。据赛迪顾问统计,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0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电动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2019年初,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2015年至2017年间,江西省共公布了18项电动汽车投资计划,其中有7项在宣布签约后并没有任何开工信息,已开工的11个项目目前大部分处于停摆状态。这种不顾本地产业基础而盲目招引整车项目的做法,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
电动汽车产业增速放缓,前期积累的问题开始凸显。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低迷,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更为艰难,不断被曝出欠薪、裁员等问题。整车企业业绩不佳,上游电池及材料企业也受到波及。一方面,整车企业的资金压力向上传导,动力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现金流吃紧,行业内不时发生“爆雷”事件;另一方面经过前几年的资本追捧,行业整体呈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除各领域的前几家龙头企业外,其余企业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前期投资带来的摊销成本与高额贷款等为企业造成较高的负担。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扩张,产能过剩苗头初现。 地方政策频出,产业布局同质化明显。截至2020年6月,全国省市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数量已超过50个。与此同时,各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园快速崛起,截至2020年5月,中国各省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园园区数量已达到38个,其中华东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园区数量最多,达到了18个。从相关城市发布的产业规划看,产业布局方向趋同,发展重点与特色不明显,存在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而目前我国在电堆核心材料、零部件、产线装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产业发展初期盲目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产线会造成低端产能过剩和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开启跑马圈地,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在政策及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加速产能扩张。据赛迪顾问统计,截至2020年7月,我国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已超5万套,相比2020年1-7月不足400套的装机量看,产能已明显过剩。由于现有的燃料电池汽车订单主要以地方政府公交车采购为主,部分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开始了多地扩产投资。如美锦能源,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业务营收不足6亿元,但公开发布的投资计划已达两百多亿元。赛迪顾问汇总了各企业发布的新建产能规划,到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规划产能已超15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