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玲
(南通市通州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 南通 226300)
为提高大棚设施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增加菜农收入,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该模式简述如下。茬口安排,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在我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模式日益成熟,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近两年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菜农间作套种模式,同时也满足了当地居民“伏缺”蔬菜市场供应。糯玉米于3月底4月初地膜直播,中旬播种育苗,6月下旬采收;小白菜于6月底7月初栽培;8月上中旬收获;辣椒于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1月采收。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NY/T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模式技术要点:
近几年,我区深受广大居民喜爱的新鲜糯玉米品种主要有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中糯1号等。
大棚栽种春糯玉米在3月底4月初进行地膜直播,667m2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加施钙镁磷肥75~100kg作基肥。采取双行种植,筑畦宽度80~90cm,两边开沟宽30cm,沟深15~20cm。每穴播种2~3粒,667m2用种约5~7kg。采用自然屏障形成空间隔离300~500m,防止在开花吐丝期其他玉米品种花粉侵入,同时不同玉米品种播种期要错开20天左右。
1.3.1 加强水和肥的管理
播种结束后每667㎡施复合肥5kg,在行侧5cm或播种层7.5cm处进行条施。玉米长成4~5片叶时,追施尿素5kg。玉米拔节时期,将尿素10kg撒施,视土壤墒情浇水。玉米开花期施复合肥1.5kg。水分管理要做到,苗期不干旱不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玉米花期要保持水分充沛,如遇到干旱需要及时浇水。
1.3.2 中耕除草
出苗后要进行浇水中耕。植株封行前,要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视情进行多次(3次以上)中耕除草,第二、三次中耕要适当加深,为防止防倒伏可同时进行培土。
1.3.3 摘除多余果穗
我们本地种植为多穗型品种,为提高糯玉米商品化程度,栽培管理上一般只留最上部1~2个果穗,其余一律摘除。
坚持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选用高抗品种。在化学药剂防控方面,玉米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600~800倍液喷雾,青枯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700倍液等防治。 玉米螟用5%锐劲乳油加水600~800倍液喷雾。
采用播种栽培的糯玉米出苗后经过50~60天的生长,进入采收期,期间要经常进行观察,如发现玉米幼果穗生长到长度在10~15cm,花丝呈黑褐色,且苞叶开始变色时采收。采后最后当天销售,若当天卖不完,可放到于O℃左右的冷藏室或冰箱里冷藏。
夏季小白菜生产必须利用设施覆盖防虫网为主,设施栽培既可减轻夏季多暴雨的危害,又可提高小白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缩短小白菜生产时间,增加生产效益。
我区在夏小白菜生产中一般选择用20~22目的银灰色防虫网。播种前,将防虫网覆盖于整个大棚上或高架防虫网架子上,用泥土将网压平,一头留门(纱门),便于进出管理。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耐热605、绿优、伏豹等品种。
播种前,进行土壤深耕,同时施足基肥,每667m2施25%的有机肥80~100kg,腐熟农家肥1500~200kg。作畦宽2m,畦高20~30cm。
每茬667m2撒播种子1.25~1.5kg,播后浇透水,用遮阳网浮面覆盖。等小白菜苗出齐后,把平铺在畦上的遮阳网揭开。
由于小白菜生育期短(20~25d),生长期施肥一般以勤施、轻施为主,根据小白菜长势情况,可用尿素或人粪尿作追肥,前淡后浓,每隔5~7天施1次并可浇水结合进行。如遇干旱,除加大追肥时用水量外,还要早晚2次进行浇水,充分满足小白菜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若遇台风暴雨和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水。
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选用高抗品种,实行轮换轮作,设置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在化学药剂防治上,夏季小白菜生产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菜螟、小菜蛾等。农业防治针对主要病虫害,选用优质、高抗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换茬,防除杂草,及时清洁田园.物理防治使用银灰膜、防虫网覆盖栽培;设置杀虫灯、色板等诱杀害虫。生物防治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每亩用300亿PIB/克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200亿PIB/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16000IU/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0亿孢子/毫升短稳杆菌悬浮剂1000倍液,在卵孵高峰期到低龄幼虫高峰期均匀喷雾。防治蚜虫、烟粉虱、潜叶蝇等用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或0.3%多抗菌素乳油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在害虫低龄幼虫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60g/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0倍液,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均匀喷雾。防治菌核病在发病初期,选用40%菌核净WP800~1000倍液,或50%农利灵WP800倍液,或50%扑海菌WP1000倍液进行喷雾,可兼防灰霉病,每隔7~10天用药一次。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及安全间隔期。
夏播小白菜一般于定植后20~25天采收。
我区通研3号、通研4号、苏椒5号等生长良好秋延辣椒宜选用微辣、抗病、耐高温、高产优质品种为宜。
初育苗前最好购买专用的穴盘育苗基质作好准备,在上旬后期或中旬开始育苗,幼苗生长期间要用百菌清600倍喷防2~3次,防止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当苗龄达到30天左右,即可移栽。
8月下旬定植,对移栽大棚进行清茬闷棚,高温杀菌。每667m2使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kg复合肥30kg,深翻细耙使土肥充分混合。作畦高15~20cm,畦宽80cm,沟宽30cm,定植株行距30cm×35cm,实行单株定植。
3.4.1 温度管理
生产期间要注意调节大棚内温度,采用遮阳覆盖、揭膜通风等措施将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晚18~15℃;白天气温度降到25℃时及时上膜保温。
3.4.2 肥水管理
定植后10天左右浇1次缓苗水。坐果后追肥1次,每667m2施尿素15~20kg、钾肥15kg。
3.4.3 植株调整及时进行植株调整,植株第1分杈以下的腋芽全部抹掉,生长势弱的植株第1、2分杈上的花蕾早摘。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播种前注意土壤处理、种子处理,育苗棚覆盖防虫网,全程悬挂黄板,有效控制烟粉虱、蚜虫发生基数。疫病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500~600倍液喷雾;病毒病可选用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或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0~250倍液喷雾;炭疽病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WP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蚜虫、烟青虫可选用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烟粉虱、蚜虫可选用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4000~5000倍液喷雾。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及药剂的安全间隔期,在采收前7~10天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在十月下旬到一月采收红椒或者青椒供应市场。也可以根据当年气候状况及设施保暖状况延迟到春节左右。
轮作换茬的好处很多。有利于连续获得高产;还有利于减轻病虫害,蔬菜种类不同,病虫害也不一样,在连作的情况下,往往使病虫害提早发生和加重危害。因此,推广春糯玉米一夏小白菜一秋延椒套种模式,是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提高蔬菜质量安全和实现农药减量化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