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炜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公共气象服务就是气象部门充分应用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大众、生产部门等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社会大众对气象科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决策、管理以及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服务中应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候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气象灾害风险也越来越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为气象部门气象服务开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地方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
公共气象服务主要由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服务4个部分组成。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很好地展现气象服务的公共特性,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社会各个领域和公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各个领域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发精细化。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目前,湖北省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面对当地频发的干旱、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天气,各级政府在制定应急预案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气象部门的最大作用,并且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案之间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衔接和协调机制,这势必会导致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以及抗击能力大幅下降,从而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对于公共气象服务尤为重要。目前,湖北省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能力仍然不能满足群众的更多实际需求。在当前的公共气象服务预警系统下,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畅通,气象信息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湖北省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对公共气象服务机制不断优化,组织和实施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组织行政区域内的气象防灾应急管理;要对区域内重大灾害性天气进行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测预报,及时提出科学有效的气象防灾措施,科学评估重大气象灾害灾情,为地方政府提供制定防灾减灾决策更为准确、可靠的参考;应该对所辖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城市环境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报以及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各类专业专项气象预报产品进行逐步完善,并及时发布,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以及产品质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宽带等已逐步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气象部门应充分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信息资源规模优势,与通讯运营商在气象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实现互补优势,拓宽气象信息传播路径,不断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通过深入合作,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促进公共气象服务的优化升级,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实效。
综上所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逐渐凸显,对于公共气象服务的标准要求也越越来越高,各级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梳理,并积极探索可行性发展对策,不断建立健全公共天气服务机制,优化气象信息发布方式,并且注重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