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杨
(辽宁省锦州北镇市财政服务中心,辽宁 北镇 121300)
黄萎病通常状况下是从植株的半边叶子开始发病,表现在半个叶片或半边植株上,再由半叶向全叶发展或由植株一侧向另一侧发展,所以也被称为“半边疯”。此病的症状之一是刚刚发病时是在叶片的叶脉以及叶缘生出褪绿黄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观察其颜色随着病害加重,颜色会逐渐加深变成褐色。症状之二是病株发病初期,中午阳光强烈之时叶片呈现萎蔫,而当早晚或是天气阴凉时尚可以恢复。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加剧,就不会再恢复,会形成半边枯,严重的会导致全株萎蔫枯死。症状之三是当剥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因此茄子的黄萎病也叫“黑心病”。
茄子的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孢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它的发病是由于病原真菌的侵入导致的,一般情况下病原真菌的侵入渠道是茄子植株的根部伤口或是幼根的根毛及表皮。归纳黄萎病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病原体可在土壤中过冬,并能够存活7年左右,形成土壤传播黄萎病的途径。
病原体也能在种子表面越冬,会随着种子的运输、交易、播种引发黄萎病。
在田地间,刮风、水流乃至人员、农具等也能成为病菌的传播途径。所以连作地块易引发病害。
温度是诱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当温度持续在20~25℃时候,定植时根部伤口不容易愈合,造成病菌自伤口侵入,极易引起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在茄子定植到开花这段时间前,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间越长,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土壤湿度高的地块定植以后,根部伤口愈合缓慢,病原菌侵入几率增大,会诱发病菌感染。
土质黏重、盐碱地、重茬邻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均表现发病严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也易引起黄萎病暴发。
黄萎病是土传病害,同时种子也有带菌情况发生,所以对于黄萎病的防控就应该以选地、选种为本,配合种子杀菌、科学栽培、合理用药,选择综合方法来防治茄子的黄萎病。
种子的选择上,要选择在实践中证明了的抗、耐黄萎病的优质品种。一般来讲,长圆形或尖形的叶片,并且叶子表面茸毛较多,从叶子颜色观察呈现浓绿或者紫色,这样品种的茄子是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比如长茄1号、茄杂2号、黑紫茄王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无病的品种也要选择从无病区购买。
在播种前种子的处理对于防治黄萎病也十分重要,建议在播种前种子最佳的处理方式是温烫浸种,先将种子晾晒1d,之后做温烫浸种处理,就是把种子在温度为55℃、水量是种子6倍的水中浸泡搅拌15min,再移入冷水冷却后催芽播种。也可把种子做消毒处理,即是用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h,冲净后再进行催芽。
地块选择,最好选土壤肥沃、沙质、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同时注意与非茄科作物5年以上的轮作。土地杀菌处理就是高温杀死病菌,19~24℃是病菌适合发病的温度,当温度低于最高30℃时菌丝就会致死、当温度高于60℃经10min菌核也可以致死。所以高温杀菌是对土地杀菌的有效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晴天高温覆盖地膜(黑色)10d左右,苗床也可通过烧土、烘土来杀死病原菌。
改良土壤就是通过深耕细耙,施磷、钾肥,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改良土壤通气性,将土壤调整为微酸性。清除传染源就是及时把发现的病株拔除,带出田外烧毁处理。
定植后选晴天高温时浇水。不要大水漫灌,采取小水勤浇,做到表土不龟裂,不积水。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止病菌孢子借水传播。
利用药剂杀菌作用预防根系周围土壤病菌和侵染,对于发现的病株,可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灌根防治,每隔10d灌一次,连续2~3次,效果较好。
茄子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传染性强危害大。作为菜农和农业科技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