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品超,张子钦,聂悦富,叶文钦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10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指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夹层等一组病变,患者伴有剧烈、游走性胸痛,可放射至下颌部或背部,累及胸腹主动脉,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可重复、准确性高的影像学方法,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上有广泛应用,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价值[1-2]。但由于检查范围较大且曝光时间长,临床上需要研究一种方法,在不降低诊断准确性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现选取90例患者,旨在评价双低剂量技术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详述如下。
本次研究共选取9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CT血管成像检查,纳入研究对象的起始与截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45例/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58.56±2.34)岁;BMI指数为23~27kg/m2,平均为(25.13±1.08)kg/m2。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41~74岁,平均年龄(58.59±2.37)岁;BMI指数为23~27kg/m2,平均为(25.14±1.09)kg/m2。两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两组患者均接受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使用仪器为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范围为升主动脉至髂总动脉。观察组患者检查时的管电压为80~100kV,管电流为100~200mAs,图像行iDose4迭代算法重建,级别3~5级,对比剂碘海醇为300mgI/ml。对照组患者检查时的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500mAs,图像行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对比剂碘海醇为370mgI/ml。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重建层间隔均为0.5mm,重建厚度均为1.0mm,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ml/s。两组患者均采用触发扫描,在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起始处设置感兴趣区,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
提取设备上自动生成的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并对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K×DLP,K为常数值,取值为0.0142mSv/mGy·cm。将两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进行准确记录,并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率,并用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
观察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少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症,伴有急性胸背痛等症状,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CT血管成像是用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技术,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丰富、科学的信息支持[3-5]。辐射剂量与管电压平方成正比,也与管电流成正比,采用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的方式扫描均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但同时图像的噪声也会增加,而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图像不能去除图像噪声,导致图像质量降低,不利于诊断。而迭代算法重建图像恰恰可以弥补滤波反投影算法的缺陷,不同厂家的设备迭代算法名称及技术不同,但其最终的效果是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增加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从而提高图像质量,适合诊断[6]。本研究显示,检查时的管电压为80~100kV、对比剂碘海醇为300mgI/ml的对比剂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更少,优势突出。但基于临床工作经验和CT血管成像检查的技术特点,在采用双低剂量技术技术进行扫描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影像科医生的培训力度,丰富影像学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根据受检者年龄、体重指数、是否有基础病等情况制定个性化扫描计划,合理选择扫描管电压、管电流及螺距等参数,选择适当级别iDose4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综上,用双低剂量技术CT血管成像检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优势显著,既可以保障目标血管CT值和图像质量,又可以减少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具备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