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2.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昭通 657008)
基于农作物优势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客观分析了苏家院镇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主要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建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家院镇位于昭通城西部23 km,南邻鲁甸,是昭大公路的必经之路,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总人口44 006人,全镇主要农作物优势产业有苹果、蔬菜和马铃薯。主要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突破3066.67 hm2,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家院镇具有种植苹果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条件,到2019年苹果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2133.33 hm2,产量达7450 t,产值突破596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18%,苹果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同时引进陕西海升、湖南商会、浙江东达、绿建、庆丰等多家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达1000 hm2,发展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由绿建公司承建的总投资5400余万元的昭通苹果庄园有序推进,海升集团在苹果种植技术上属世界一流,苹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镇共引进20多家公司和合作社发展苹果,33.33 hm2以上的公司和合作社有8家,66.67 hm2以上的有2家公司 。
苏家院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933.33 hm2,鲜薯总产近1.12万t,产值达1109万元,马铃薯生产上主要围绕加工需要,种植高产淀粉新品种,目前昭阳区已被列为马铃薯深加工基地,市场需求量逐年扩大,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由于苏家院镇具有种植冷凉蔬菜的气候优势,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800 hm2左右,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面积200 hm2、发展蔬菜大棚200余个,蔬菜总产量达1.56万t,其中商品蔬菜产量达到6500 t,产值近1950万元,特别是利群蔬菜公司生产的青花菜和生菜已远销广州、深圳等地,蔬菜生产在苏家院镇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从全镇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专业化组织两个环节没有大的突破,部分农产品质量及经营规模没有大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本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严重影响全镇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全镇现有各类水利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仍然较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涉农企业对优势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在销售方面营销大户不多,带动力不强,在订单农业上发展缓慢。
优势产业苹果低产果园面积仍然较大,优质商品果比例仅为50%,部分果农管理技术相对粗放,经济效益仍然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全镇耕地面积有限,人均仅有土地0.05 hm2,虽然近几年来上级部门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抗灾能力仍然较弱,难以抗御风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侵袭。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营体制,导致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分散,生产经营规模过小,市场联结度低,基地建设水平不高,造成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到位难,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加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已成立的各类农产品协会真正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不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严重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
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偏大、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劳动率。同时农民缺乏快速、准确的市场信息来源,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能力,与发展现代农业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实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科技为动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逐步建设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重点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1 ~ 3个产值达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支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使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到2025种植业优势农产品产值达1.3亿元,具体是:苹果面积扩大到2666.67 hm2,总产量达1.25万t,产值达1亿万元,建成加工型马铃薯原料基地666.67 hm2,鲜薯产量达2万t,产值达1800万元;建立333.33 hm2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蔬菜总产量达6250万t,实现产值2700万元。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全镇不同的自然、气候特点,从资源优势和现有条件出发,集中力量,按“一村一品”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形成村村有特色的特色农业。
2.以良种为重点,科技兴农,增强后劲。抓好全镇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围绕优势产业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选育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
3.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拓宽农业招商引资渠道,广泛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参与优势农产品开发。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开展高稳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沟渠塘配套,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抓好三个环节,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培育特色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模式,按照“依托资源、突出特色、区域开发”的要求,重点建设333.33 hm2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333.33 hm2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66.67 hm2高产高淀粉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苏家院镇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的潜力很大,是今后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引导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年产值达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 ~ 5家,实现以龙头带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四是引导农民按“自愿互利”原则,兴办一批覆盖各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50家以上,加强规范化建设,增强发展能力,培育区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10家以上。积极扶持规模大户,推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专业村和种植大户。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
3.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一套与品牌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区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农产品认证工作,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会展等形式,强化品牌创意和营销策划,形成以品牌引领,以企业主导、广泛联结农户、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经营新格局。
1.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地力。重视耕地保护,通过示范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扩种绿肥及豆科作物,引进新型绿肥,增施农家肥,扩大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等措施,加强地力建设。
2.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引进、推广优质、抗病、高产良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健全镇、村、社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农艺的推广普及和新成果转化,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到位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4.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及时更新、维护信息网站,发挥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同时要逐步提高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科技、市场购销、价格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及时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
5.实施农产品安全生产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为契机,以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为发展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围绕生态农业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做好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推广、应用工作。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力度,推行无害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范,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