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2020-12-14 02:50:29蔡建华
关键词:学科数学课堂教学

蔡建华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建设可以引领数学学科的前进,小学数学讲的是数学的基础,最初的文化渗透往往是最直接有效深远持久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 渗透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2.007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注重数学文化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会陷入枯燥的境地,进而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一旦领会了数学文化,就能够更好地体会数学这一学科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数学世界。事实证明,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保证其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数学文化渗透对于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推动数学科学的进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化也是瞬息万变,社会大众对于文化精神的重视程度和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无论是什么类别的学科,一旦缺少相应的学科文化的支撑,就难以激发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探索,也就无法更好地进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味教学生学习理论,让学什么去解决问题,而不对数学的文化进行相应的渗透,也就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即便掌握了相应了理论知识,学会了如何去做题,也不会形成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意识,对于数学的学习自然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进一步突破瓶颈,提高成绩。而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中不断地渗透数学文化,不但能够让数学的课堂更加活跃、更加有温度,也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体会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案例模型的现实意义,从而起到文化启蒙的效果,进而为数学界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样数学这一门学科才能长足进步。因此,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能够推动数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2.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目标之一,因为数学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即使对个人成长如此重要的学科仍然没有得到部分学生的重视,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如果抵触的心理大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那么就会觉得数学的课堂是非常枯燥的。这部分学生基本上不愿意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不能够顺利地实现教学策略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也无法称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课堂,这是与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章程相违背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很好地把这部分学生们重新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让小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趣味的学科,感受数学所散发的独特魅力,逐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与教师配合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方法

1.将数学的美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是艺术但却具有艺术般的美,这种美包括简约美、对称美和奇异美。

数学的简约美。古今中外,简约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美的形式,数学就是对于简约美最好的体现,而随着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这种简约之美也就越发明显。无论是数学公式还是数学问题中的语言表达部分,无不体现着简约之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简约的语言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学习加法的计算方式时,“数位先对齐,各位再加起,逢十便进一”这简约工整的十五字口诀就能够把加法的运算法则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学生们。相反,如果课堂上类似于“减少了一半、减少到一半”这种比较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过多的话,就无法体现出数学的简约之美,就会让学生们摸不到头脑。数学是一门要求精确的学科,也正是这种精确的计算、精确的结果、精确的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约之美。

数学的对称美。小学数学中体现了非常深刻的对称美,尤其是在一些图形或者物体上。不同的图形和物体上,相较于某个点、面、直线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等要素来说,均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则称这种现象为对称美。它不仅包括点对称、线对称,还包括面对称。由于此特性,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还要时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对称美,学生方能更好地领略数学的文化。例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各自的对称线,从而让学生慢慢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的奇异美。奇异美不仅可以展现在数学的计算方法上,还可以展示在几何形式上。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奇异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奇异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尽管这一课中有很多复杂的运算,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新奇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运算的兴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将数学的文化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渗透数学史,有助于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保证教学效率,也要充分给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并且需要合理且有效地利用数学史知识,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既要保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扩充学生在数学实际应用上的思路,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并且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问题——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三脚架,让学生通过结合实际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扎实掌握数学知识。

讲解数学家的品质,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纵观数学史,有许多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品德的数学家,他们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些数学家的人物事迹,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人物魅力,还能对学生在性格和能力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拥有顽强的毅力和品德、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毅力的去追求真理。比如,在学习圆周率的时候,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祖冲之付出了许多的努力,才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利用这些名人事迹,让学生发奋图强,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学习数学文化的意识。合作学习是许多师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不仅使教师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開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共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合作学习、协调努力的双赢结果。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这一实验与探究中,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统计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在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西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2] 杨虹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3] 吴谦《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调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学科数学课堂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