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卫峰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后人学习的内容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国文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国特色教育做出了着重的研讨,强调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力求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人才必备的文化底蕴,推动国家的文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弘扬中国文化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国文化 小学英语 文化涵养 教材内容 多媒体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16
中国文化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还能够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构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构建与提升,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弘扬中国文化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文化渗透 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英语学科的本质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起到了帮助学生交流的作用,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英语的作用却不仅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多的是文化之间的交融,通过在小学英语学科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带给学生诸多的良性影响,以下将对中国文化在小学英语学科中渗透 的重要性进行几点分析:其一,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学生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学习英语,进行语言思维的转化的,如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语言组织与交流能力较差,将不足以支撑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处受阻,不仅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让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产生固有的认识,为今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埋下隐患,所以中国文化与小学英语学科的结合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其二,在当今时代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愈发的重视起来,而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往往在于多元文化的交融,通过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英语学科的魅力,认识到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乐学善学的思想态度,以更为积极的踊跃的装态参与到今后的课堂学习中,对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其三,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在小学英语学科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中外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民族自信心,逐步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学生今后能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逐步地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今后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弘扬中国文化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中中国文化
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是主体,想要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应紧紧围绕教学的主体,深入挖掘教材中中国文化,找到合适的切入口设计渗透方案,让中国文化与英语学科知识内容达成有机融合,进而在达成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实现中国文化的渗透目的。另外,为加深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注意通过对比法突出中国文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并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端正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不同的文化,进而达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Happy birthday”一课时,教师可以中国的文化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How do you celebrate your birthday”“What countries do you know about birthdays”“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and customs of birthday in China”等,引发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思考,并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探究,有效地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踊跃地回答,进而达成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文化
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往往受感性思维的驱使,对外在事物的认识也大多来自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而导致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对外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却无法对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致使学生的理解英语知识的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采取融入中国文化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发挥媒介作用,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探究英语知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能够以放松的状态看待所学的知识,逐步地缓解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隔阂感。此外,小學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较低,仅仅依靠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有效地联想与想象教师讲授的知识,甚至会导致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极大地降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严谨性。针对这一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学会善用信息技术,以生动化形象化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中国文化,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刺激,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在达成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We are going to travel”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拥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向学生提出问题,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a's tourist attractions”“ 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travel to China”“ What kind of Chinese culture are there in these tourist resorts”等,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抱有期待。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中国旅游胜地的实景拍摄视频以及对游客的采访视频,为学生直观地呈现出问题的答案。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How does travel make you feel”“Where have you traveled”“What did you get from your journey”等,展开讨论,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思想观点的高度交流,带给学生启发,使学生能够产生崭新的灵感。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Where do you want to travel”为题进行写作,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给予学生情感抒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记忆中国文化,并自觉地弘扬中国文化。
3.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方案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所以教师自身的文化涵养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上,忽视了自身的文化涵养对学生的影响力,致使学生在教师的错误的理念的影响下,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对此做出了着重的强调,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优秀的中国文化,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制定出更为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的教学方案,有效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另外,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了英语课堂人员结构,任何一方出现偏差都会对整体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与发展,为弘扬中国文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持续有效进行做好铺垫。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是中国的特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拓展学生对中国文化认识、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中国未来的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带给学生积极的正面的熏陶,让学生在优质的环境中逐步地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毛军社《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活化英语课堂教学》,《大家》2011年第2期。
[2] 曹连文《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