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两则初中数学课堂案例的分析

2020-12-14 07:30:20蒋芳敏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师历史

蒋芳敏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在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为了更好地引导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合数学历史的发展,并通过历史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学习并掌握。同时,也能够以史为鉴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锻炼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以史为鉴 初中数学 课堂案例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12

初中数学教育需要数学教师给予重视,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优化。而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数学课堂的学习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历史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引导学生们通过数学史对知识进行学习与理解,并对学生们的数学学科学习欲望进行激发,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发展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对知识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掌握,让数学史在课堂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作为重要的学习科目,对学生们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掌握与理解,同时也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养成。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更为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内容和概念定义的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公式和定理。虽然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力掌握数学的知识内容,但这对学生们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更无法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和魅力,对初中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们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历史融入课堂中,并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渗透丰富课堂教学趣味性,并对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文化素养进行培养。此外,数学学科也是人们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不断发掘的知识内容,而通过人们的发现与总结也积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在我国古代我国数学也有着先进的发展。而通过历史的渗透,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也能对学生们的学习观念产生影响,让学生不仅对数学家们产生钦佩之情,也能学习数学家的精神,积极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与思考,深化学生们的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还要将数学史作为课堂的教学工具,通过趣味的史实内容丰富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进行理解,也能够掌握数学的实际应用,对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融合数学历史的原则

1.正确性原则

数学教师要对选择的历史史料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保障,这样才能引导初中学生们学习正确的数学知识内容。

2.契合性原则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确保选择的数学史料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契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体现出数学历史的应用价值,而不是机械化地开展数学历史教学。

3.整合性原则

数学教师要将史料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到真正地对史料进行运用,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

4.趣味性原则

要确保资料内容具有趣味性,对初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并对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进行提高。

三、以史为鉴透析初中数学课堂案例两则

在初中教育阶段内,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师要积极结合数学历史的发展,对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数学历史对知识进行理解,并能够通过历史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欲望。

1.以几何图形课节内容为例

例如:在对“几何图形”开展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体进行重点教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们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掌握相关的概念与定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初中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几何学发展的历史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能够以史为鉴。

而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数学教师首先可以进行教学导入,在古埃及时期,由于尼罗河的泛滥,导致河水与污泥经常对两岸的土地造成危害,冲毁了河流两岸的界限。而人们在河水退去后,便需要对地界进行重勘测,而这种测量土地的方式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这也就成为几何学的起源,而几何学在英文中的表达便是土地与测量的组合“geometry”。而在我国古代夏禹治水的时期,也出现了规、矩、绳等测量的工具,这也是我国最早对几何知识内容的应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何学的知识内容,领略几何学的历史发展。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们对几何的学习产生欲望,更加希望了解几何学的历史发展。而数学教师在可以教学时,可以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进行展示,并通过其中的基本定义,引导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如:几何图形的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同时,结合欧几里得的一些趣味故事,对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行活跃,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指导如何对金字塔的高度进行测量吗?”。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们会积极展开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教師便可以讲出欧几里得想出的办法,那就是当你的影子和你的身高相同时,可以对金字塔的影子进行测量,这样便可以得到金字塔的高度。而在揭示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会逐渐跟随教师课堂的教学思路对知识内容进行掌握。而通过欧几里得的故事,不仅能够对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也可以从其他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欧几里得的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让数学历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也让学生们能够做到以史为鉴,对自身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进行转变。

2.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课节为例

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堂教学时,如果数学教师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许多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也并不深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历史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问题引入知识内容,并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行学习。比如:在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记录了一道经典的例题,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而数学教师便可以运用这一经典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析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而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让数学的历史问题与教学融合更加密切,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展示,同时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而在《孙子算经》中也记录了对问题的解题方法,那便是让鸡和兔子个去掉一般的脚,而鸡则变成了一只脚,而兔子变成了两只脚。这时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便能够快速对问题进行求解,因为问题变成了简单的方程问题。而其中的解题方法也就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而数学教师在对解题方法讲解完成后,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有效提高了初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而通过这种方式也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历史数学问题进行结合,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题中逐渐养成,是促进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将数学史融入教学过程中,解释历史内容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与梳理,帮助学生们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让数学历史发挥出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珍珍《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2期。

[2] 李奥林《数学史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数学史数学教师历史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