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20-12-14 07:30:20吴黎黎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探究

吴黎黎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愈发地重视起来。在高中教育中,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受到了重点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落实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构建,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0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后人学习与挖掘的内容很多,通过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树立起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产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更为优秀的精神面貌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受益匪浅。由此可见,对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带来诸多的良性影响,是崭新的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语文学科进步的迫切需求。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对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几点探究:

1.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文化内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學模式中,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课堂中大多是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炼后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达到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虽然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实小有提高,但却不适合学生的长久发展。在长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 下,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感受到身心俱疲,进而诱发学生的叛逆心理,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走向边缘位置,并对语文学科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拒绝配合教师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最终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任务无法顺利有效地完成,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而通过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则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带给学生新鲜的课堂学习感受,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传统文化知识还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扭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让学生获得作为语文课堂知识的接收者应有的位置,拉近学生与课堂学习的距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肩负起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近些年社会在新时代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中最为看重的,直接地影响着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反省与反思,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对一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能够以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肩负起社会责任,逐步地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各行各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越来越认可,使其逐步地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与时代共同发展的高中语文教育,也应积极地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让传统的文化知识与现代技术擦出别样的火花,以新颖的方式创设情境,为学生呈现出语文知识内容,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热爱心理,自觉地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例如:在讲解到《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戏曲——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成教育目的。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高效地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下,高中语文学科应依然保持教育的根本目的,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高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逐步地丰富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同时,达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到《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的传统生活习俗进行着重的讲解,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素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成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价值。

3.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学习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多,对学习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无法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因此,高中学校应对新时代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以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固有认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到《窦娥冤》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使学生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体会人物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这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传统的戏剧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4.开展经典阅读,挖掘文化内涵

书籍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并且在经典书籍中还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与情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方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高中语文教材积极地引入经典阅读素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到《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一课的教育目的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进行合理的内容拓展,为学生引进《战国策》《史记》等,带领学生进行经典书籍的群文阅读,使学生能够对这一类型的文章展开深度的探究,挖掘其中的潜在信息,推动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5.丰富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

一切单一的教学形式都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探究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为参考,制定趣味学习环节,增强语文课堂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展开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到《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课的内容,组织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探究自己身边都有哪些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个体的成长、语文学科教学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意义,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的崭新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地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创设更为优质的教学模式,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建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理导航(上旬)》2014年第11期。

[2] 蔡建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理导航》2014年第31期。

[3] 吴双艮《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学科探究
【学科新书导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