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吉
摘 要:所谓的立德树人就是要重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深入素质教育的同时渗透德育,以确保他们可以在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实现学术研究和学习质量的优化。能够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意识形态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一个人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精神安慰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这些与高中政治学密切相关。政治科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扩展是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基本判断和对与错的指导到对情绪的控制。智道的教学,然后是个人价值观和思想高度的建构,是学生教育质变的过程。对于他们的生活,无异于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身心。它是成长,沉淀,积累和自我超越。
关键词:高中政治 传统文化 教育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24
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洋溢着耀眼的光彩。它是中华文明甚至人类文明的光辉典范。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性逐渐减弱。因此,迫切需要恢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特别是在相关学科教育中,必须整合其深刻内涵,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学科时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了解中间的文化遗产,增强学习中的文化自信心,探索知识海洋中的文明方式,在高中政治课上开始独特的文化之旅。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切入点,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之价值
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高中生的学科素养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基础。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过于单一化,认为学科教育是相互独立的,每一模块的教育也没有过多联系,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系统相对分散和松散,这样的知识体系是不稳固的。而有文化教育加持的政治教学就不同,能使学生同时掌握两个领域的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深化,这是文化教育融合政治教学的优势之一。
2.深化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很多问题的解答都不是单一知识的阐述,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同一问题,同时能够活用所学知识,全面完善解答。而文化教育的渗透也要求学生能够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去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在理解文化的深层底蕴以及国内外文化差异时,更要注重眼界的开阔和意识的包容。如此,学生就能在政治课堂的文化教育中获得辩证性思维的进一步强化,从而提升学科素养。
3.强化学生文化情怀
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处处有政治,处处有文化,两者看似分离,又有着潜在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会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有言道,文化为舟,情怀致远,确如其言,一个人的文化情怀是助其构建良好的自我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有效的政治文化融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强化他们的文化情怀,同时深化他们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4.创新政治课程教育
政治文化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实则是政治课程的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为高中政治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更具活力。此外,文化教育的渗透也丰富了政治课堂,让原本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都相对单一的课堂转变为多元的综合性教育课堂,同时也促进了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渗透传统文化之策略
1.结合政治教学内容,合理渗透文化教育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不会显得文化教育的渗透过于刻意且有效呢?这一问题是广大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显然,既是政治学科,那么势必要以学科教学为核心进行拓展教育,亦即教师在授课中,要结合政治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其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政治知识,同时落实对他们文化素养的培育。其实,在政治教材中就具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文化教育的素材,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政治内容有较好的掌握,也能避免文化教育渗透的刻意化。换言之,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文化教育与政治课程教学的融合更加自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至于产生课程脱离感。相反,能够给予他们较好的学习体验。故教师要重视政治教材的结合利用,合理渗透文化教育。
例如:在2019部编版高中政治《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文化教育落实到位。在第一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中,重点在于培养同学们的政治认同感和科学精神,即要坚定四大自信——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在授课中,我又将文化自信作为教学重点,文化是时代命题、历史命题,具有重要地位和作业,彰显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实力与地位,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必须坚持和捍卫的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就是在这一优秀文化的孕育中诞生的,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意识都是极具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上,我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要求他们结合教材内容,探寻政治中的文化,并将其与国外其他文化作出对比,合理分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并形成汇报。最后,以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收尾,要求大家在课后去搜集有关文化自信和文化差异性的相关知识,并与所学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相联系,切身体验政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2.聚焦政治情境教学,有效融合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政治课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还应聚焦政治情境教学,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在课程授课中施以更多中华文化元素,并借助有利教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就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来看,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论性和趋难性会给教师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带去一定的阻力。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必须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学习具体内容时才不会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和思考中必须充分发挥思维活性,最大限度释放自身潜力,专注于课堂学习。如此,才能创造更高的学习效率,确保学习质量的优质化。要做好以上之要求,要求师生一同努力,尤其是教师,要聚焦政治情境教学,切实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政治《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第二课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教学中,我就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同学们深入感知政治学习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中国梦》是本课时的学习主题,在教学开始后,我先以一个案例和问题提出进行新课导入,案例是关于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造成的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国梦?大家的梦想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大家从案例中可以获得怎样的感悟?随后,播放一段现场救援的视频,让大家进一步感受灾难面前平凡人的壮举。进而延伸出爱国情、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系列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优越品质。通过情境的构建和问题的思考让同学们了解学习并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借此更加深入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
总之,在学生的高中学习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文化教育始终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这种渗透化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吸收知识是相对有效的。但关键问题就在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其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真正适合学生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文化的双重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元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学教育(下)》2020年第8期。
[2] 安学芳《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融入现状及对策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88期。
[3] 陆全贵《以“文”化人继传统与时俱进续辉煌——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好家长》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