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青
摘 要:近几年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多学科的很多知识中都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现今教师的教学观点过于老旧,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并不注重,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教学 探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23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优秀文化传承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初中生在学习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刻,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为学生挖掘知识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更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渗透,确保学生的思维与观点都能够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主导,进而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更加正确,也能够避免学生受西方文化的思想影响。
一、教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知识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社会发展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我国现今医学、航空领域、制造业、学术艺术领域等都需要物理知识,我国古代的人们逐渐在生活中发现了物理知识和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创新逐步产生了现今先进的各个行业的技术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知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内容对原始的物理知識理解更加深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原理和产生的思想也有所掌握,更利于丰富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学生的物理素养综合能力水平也得以提高。
二、发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物理学的教育作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知识内容中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科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也能够对物理科学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历史的影响有所了解,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会更为强烈,也会自主探索学习物理知识,进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献上自身的一分力量。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的风俗与文化融入课堂物理知识教学中,生活化内容的结合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物理思维逻辑能力也得以培养。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物理教学课堂中,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也得以提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1.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其教学课堂过于刻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水平都受到限制不能提升。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中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地文化内容、生活文化传承等等内容融入教学中,进而将物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也会通过传统文化内容更为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也得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例如《磁是什么》一课,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历史知识开展教学讲解,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磁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今磁现象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并运用到多个行业中,为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春秋时期磁现象发生的事件很感兴趣,教师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起源更加了解,也会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磁现象的学习中。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更为自主学习探索,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物理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2.专题讲座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物理课本知识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与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不可分割,有了古人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发明,才成就了现今社会的科技发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邀请专业的历史科学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在讲座中通过历史物理知识的分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好奇心与热情,学生会崇拜古人的智慧,对传统文化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专题讲座开展前,教师也可以先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的现象,并为历史科学家开展讲座奠定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迅速理解,也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乐趣。
专题讲座中可以以《浮力》为主进行知识探讨,专家可以结合“死海”开展故事讲述,人们在活着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完全漂浮在水面上的,海水和湖水的密度对浮力有影响,但人也无法漂浮。但死海的水人类能够漂浮,这样的事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专家在讲述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古代与浮力相关的文化内容引出,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课堂上会更为积极主动,专题讲座的内容更加生动,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3.利用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结合现代物理现象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认为物理知识是现代起源的,与古代没有联系,其学习思想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物理知识进行探讨,教师为学生列举古代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课题,促使学生在课题探索中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也能够转变学生物理是现代化产物的认知。教师设定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更要结合传统文化内容。合作课题研究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水平。
例如在物理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以中华传统科技思维的力学研究和古代常用的计时、计长方法的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深入探究古代人们计时、计长的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对传统文化历史和文化智慧结晶充分了解,在对比中也会对现代物理科技水平的发展有所了解,学生能够在对比探究中结合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综合思考,更利于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伟大的物理学者产生敬畏之心,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拓展习题训练空间,整合中华传统文化
对初中物理科目中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历届的考题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尤其是在新课改提出后,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得以重视起来,在历届的考题中,有关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不计其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拓展习题训练空间的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声学的试题中,有这样一道习题:“隔墙有耳是指隔着墙也能听到声音,请问是什么原理?”这时教师可以对该成语进行剖析,然后向学生说明原因是因为,墙是声音的介质,而声音的传导离不开介质,说明固体是可以起到声音传导作用的。
再如,在《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字里行间里可以明确自然景象包含了物态变化,比如冰是由于气温骤降凝固成冰,而雪则是水蒸气遇到冷气流时凝华的现象。通过诗词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凝华的内容。可见,拓展习题训练的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对历史文化更为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物理逻辑思维,对传统文化中正确的思维和观点有所认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更为正确,进而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汉良《让传统文化之花在初中物理课堂枝繁叶茂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浅探》,《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7期。
[2] 周荣隆《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年第2期。
[3] 雷海军《浅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魅力中国》202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