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求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方案探析

2020-12-14 09:17:21罗福强
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素养

罗福强

摘 要: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开展。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受到了教师的重点关注。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本文将围绕核心素養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方案展开探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传统文化 方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14

数学学科一直以来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强化高中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可以保障高中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高中数学的课堂发展有了全新的要求和方向。陈旧的高中数学课堂已经不符合当下的教育趋势,同时无法满足高中生逐渐增长的数学学习需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此来确保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1.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沉淀了丰富的内容,传统文化便是历史沉淀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走入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时代。在全球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许多外来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小的挑战。高中生是民族和社会的未来,因此高中生需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数学学科是高中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思维模式的关键课堂,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高中数学的课堂中可以保障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的知识,确保了高中生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的知识内容具有复杂性、抽象性,高中阶段的数学在难度上有了更高的提升,因此,高中生面对着数学学习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中涵盖着大量的数学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入高中数学的课堂之中,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焕发了新鲜的活力,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还应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实践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保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核心素养的教育视角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美好的思想品德。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高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思想品德素质得到了共同提升,有助于确保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1.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由于高中数学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形式的深刻影响,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才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同时,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数学课堂的责任,所以数学教师并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渗透。

2.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局限

从整体上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都存在着局限性。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着创新性,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滞后,因此教师为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形式具有老套、陈旧的弊端。比如,教师通常对高中生开展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形式,导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确,同时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使高中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降低。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内容同样有着局限性。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数学知识内容来源于教材,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使得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方案

1.运用历史典故导入数学课堂

历史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内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时应当注重数学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导入是数学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数学课堂顺利进行的首要保障。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巧妙设计。兴趣是高中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进行有效激发,促使高中生的注意力得到吸引,确保了高中数学课堂的顺利进行。同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得到传承和弘扬,使高中生树立明确的文化意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圆及其方程》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为学生讲解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历史典故。祖冲之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从小便对数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祖冲之一直以来进行着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祖冲之是首位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通过历史典故的讲解和介绍,课堂导入的环节得到了巧妙的设计。高中生对于圆这一数学概念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得到了培养,同时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使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2.拓展学生的数学名著阅读

我国的文化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数学名著,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名著融入课堂中。数学名著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数学名著的阅读,有助于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同时,高中教师将数学名著对学生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得到培养,高中生对古人的智慧产生崇拜之心,有助于高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塑造。

比如,在学习高二数学选修教材中《中国古代的数学瑰宝》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重点讲解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数学名著的内容。《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的出现代表着我国古代数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周髀算经》的数学成就在于介绍并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概念。通过数学名著的阅读和展示,学生的数学视野得到拓展,同时为学生树立了积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3.在数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突破陈旧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当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作业和活动,以此来确保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教师设计数学实践时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渗透和整合,使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和传承。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材中《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使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画三视图的教学实践任务。在设计绘画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渗透。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古建筑的三视图绘画,如天坛、释迦塔等。通过三视图的绘画,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使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得到发展落实。同时,有助于深化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确保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的探索,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自身的课堂中,使高中数学课堂得到有效的完善,保障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欣欣《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9期。

[2] 陈林芳《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文理导航(中旬)》2018年第12期。

[3] 曹静慧《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高中生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