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龙 王泽宇 王晶
《红楼梦》用“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笔墨为我们展示了四百多个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刘姥姥,一位來自“芥豆之微”小小人家的村妪,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大观园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畅游醉卧,左右逢源,甚至还成为了整个大观园兴衰荣辱的见证人。
她的故事在《红楼梦》中主要可以总结为三进大观园:一进大观园,为求帮助,她小心谨慎,曲意奉承,得到贾府二十两银子的恩惠;二进大观园,刘姥姥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作为,成为众人的笑料,也博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同情;三进大观园,王熙凤临终托孤,刘姥姥最终救了巧姐儿,报答了王熙凤的恩情。正是在这三进的过程中,刘姥姥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向我们展示了她独特的性格魅力。
一、朴实亲厚的乡间村妪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刘姥姥无疑是最接地气的一个。贾母与刘姥姥年龄相仿,却和刘姥姥有着天壤之别,她是位高权重的掌家人,是贵族的代表人物。刘姥姥是朴素实在的老农妇,这是刘姥姥带给读者最基本的印象。在书中第六回提到:“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刘姥姥家境不好,只凭两亩薄田一心一意地度日,在她的身上有着庄稼人的朴素实在。
刘姥姥第二次来到大观园,不是像一进时那样打秋风,而是因为上次凤姐的资助度过了难关,这次特意带上新鲜的瓜果蔬菜来到贾府作为酬谢,穷人家的一番心意,家境欠佳的刘姥姥,心里确实怀着平凡朴实的爱和感恩。
第一百一十三回中王熙凤病重,将巧姐儿托付给刘姥姥,刘姥姥看见病入膏肓的凤姐心痛不已,凤姐将金手镯取下来给她,让她帮忙祷告祈福,刘姥姥却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对于王熙凤的二十两恩惠,刘姥姥做了最好的报答。
刘姥姥虽只是一个贫苦的农村太太,与贾府没有半分血缘关系,只因当年贾府的一份资助,为贾母的逝去感到真切的悲痛,又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搭救巧姐,这样高尚的行为与巧姐的恶毒舅父以及贾雨村忘恩负义之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是丑角并非丑陋的喜剧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第四十回中提到凤姐为了讨贾母的欢心,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插了刘姥姥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话刘姥姥被打扮成了个老妖精,刘姥姥也不恼只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这样的场景让人想到诗人杜牧的名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刘姥姥的不恼反笑,说明她知道自己的定位,甘当丑角逗大家开心,以自身娱乐大家,却没有丝毫自卑之态。
再到经典的“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她虽只是乡间村妪,却是明朗而有自信的,她知道自己的粗俗土气,也知道运用和欣赏自己的这份粗俗与土气带来的欢乐。她就像是舞台上的喜剧演员,带着内心蕴藏的沉重使命,故作滑稽取悦观众,台下的观众被逗笑了,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深谙世故的生活哲学家
刘姥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人处事圆滑世故。与生长在大观园里天真可爱的姐妹相比,刘姥姥满口村话,却是那样幽默有趣,形象生动。刘姥姥比贾母大好几岁,初见贾母,便知是贾母,忙上来陪笑道:“老寿星安。”这一句老寿星是贾母没有听过的新鲜称谓,却又显得大方亲近。贾母让刘姥姥瞧瞧惜春,她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刘姥姥的笑料纯是一片真情,她对待大观园里的各色人物真心喜爱体贴,竟能觉悟到:“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在一百一十三回第三次进荣国府中。刘姥姥因听说贾府抄家,着实忧心,“几乎唬杀了”。而更大的打击还在贾母之死:“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的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刘姥姥不仅笑料是一番深情,对贾府众人的感情也是真情实感,对于像贾母这样年龄相仿的老人,她有着朋友一般的关怀;对于像凤姐,巧姐这样的后辈,她又有着长辈一般的爱心和耐心。
吟诗弄墨,养尊处优可以培养出像黛钗一般的才女,而艰难岁月才能铸就刘姥姥一样的生活智者,凭借在贫苦生活中辛酸探索的生活经验,在艰苦岁月的磨难中磨砺的坚强性格,刘姥姥在大观园表演着,同时也散发出不同于其他角色的光彩。
四.结语
现今,我们总爱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无甚见识的人,但是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的出色表现一直被人们忽略。一直被人们形容为“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在她的见识短浅,仰人鼻息中也充满了真善美的生活气息,为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大观园增添了许多人气。她知世故却又始终保持一颗宅心仁厚的心,她粗俗土气却又幽默谦和,她的性格中有着很多等待我们发觉的闪光点。刘姥姥的人格魅力使她能在贾府中左右逢源,也使我们读者更加喜爱她,更加喜爱《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