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融媒体已经是所有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增强了资源融通性。在此环境背景下,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习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与融媒体环境充分联系到一起,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水准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实习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实习;新闻传播专业;融媒体;现状;问题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融媒体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它是融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型媒介的优势,达到各个媒体有效互补,促进媒体宣传、内容、人员、技术等全方位深度结合的新型媒体,具有共享利益、互融渠道、兼容内容、畅通资源的特点,与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符。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作为给电视台、电台等媒体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摇篮,面对社会融媒体环境带来的新形势,改革创新学生实习模式十分必要,是培养复合型、全能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学生在制作、编辑、写作、采访等领域存在的技能单一问题,促进学生技能多领域发展,形成良好的跨领域、跨媒介间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融媒体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教学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1244个新闻传播(本科)专业教学,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且近年来不断有高校增设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促进了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为融媒体时代下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随着人们对融媒体理念的深入认识,各地高校愈加重视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教学的必要性,将其与融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结合到一起,采取了一系列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尝试。不过在实践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时间受限,固定为3、4个月,通过量化计分手段评估学生实习情况,学生过于追求在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表现和作品数据(数量与质量),不够重视自身的跨领域、跨媒体实践能力发展,对融媒体的掌握与应用明显不足,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所开展的实习活动水平呈逐渐提升趋势,在提高专业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学校此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等诸多方面起着广泛且深刻的积极作用。不过,学生实习仍旧受诸多因素影响,难以与融媒体环境结合到一起,实习活动过于形式化、机械化,以学生专业学习硬性任务的形式存在,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从实习中获取职业优势技能帮助,实习收获缺少实质性成果,其中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四点:
(一)实习管理不足
一些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期,是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学校并未统一组织学生的实习活动,多数为学生与专业相关实习单位自主联络,实习协议和实习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在实习时学生自身义务与权利缺少制度保障,经常出现随意中断实习的情况,不能有效融入岗位角色,大部分实习单位对此持漠视态度,以实习鉴定证明结束实习关系,缺少有效实习管理的实习活动,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从实习中了解媒体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持之以恒获取实际收获。
(二)课程与现实脱节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与学生实习,其中理论教学为学生实习的必要基础,然而,很多学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问题,与当今社会融媒体环境脱节严重,理论知识在融媒体时代下缺少实际用处,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实习过程以实习老师操作、学生观看为主,实践动手机会不足,难以实现预期的实习目的和效果[1]。
(三)实习兴趣低下
很多学生在大四实习期间面临着公务员、考研等准备和一系列考试,所以对实习兴趣低下,通常敷衍了事。也有一些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是新闻传播岗位,因此觉得参加专业实习无益于自身职业发展,所以不愿意实习。还有一些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受现实工作与“职业幻想”落差影响,心理难以接受,在自己编辑文案或者新闻稿件被实习单位否决后,受到挫折自行结束实习。这些都影响了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能力、融媒体技能的全面发展[2]。
三、融媒體时代下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的策略
首先,学校要重视实习管理。健全这项工作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学生实习评估机制的改革创新,精细地量化学生实习指标。明确学生各实习阶段的实习指标完成要求及内容,统一组织学生在学校实习基地或社会实习单位的实习活动,采取动态指导与有力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保证学生可以负责任的进行专业实习。学校与实习单位加强合作管理,动态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岗位角色,有意识地在实习中渗透融媒体理念与岗位工作融媒体技能实训,便于学生未来就业更好地适应融媒体环境,切实满足岗位工作的融媒体要求。
其次,高校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的缺陷和不足,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在相关岗位顶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革新课程教学理论知识和融媒体技能,增加摄像摄影、策划文案等跨领域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灵活操作主流软件的思维和能力,保证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融媒体环境而行,将学生培养成能操作、会技术、有知识的专业实用型人才[3]。
最后,学校要从互惠互利机制的建设角度入手,保证学生、实习单位、学校都能从实习中持续受益,达到三方共赢,以此作为增强三方责任意识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实习兴趣,端正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切实解决学生消极实习、敷衍实习的问题,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水平不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总之,高校在融媒体环境下,要清楚认识媒体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学生实习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融媒体、了解融媒体、应用融媒体的实践操作机会,便于学生掌握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岗位工作需求,提高学生实习成效,给我国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鄢婷.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评《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J].领导科学,2020,13(9):封3.
[2] 乌日娜.论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发展[J].采写编,2020,25(3):143-144.
[3] 邓若伊,江铭宇.重构新闻传播学人才媒体融合能力培养体系[J].青年记者,2018,60(33):100-101.
作者简介:余瑶(1992.01),女,汉族,安徽安庆,硕士,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补助资金专项资助项目“基于《中国女报》分析中国女性地位演变历程”(编号:2020xzx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