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几个误区

2020-12-14 04:28李丽昕温新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误区实效性

李丽昕 温新宇

摘 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教育在高校德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方面定位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法治教育的目标应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法学理论要讲懂讲透、在课堂教学中要精选案例、实践教学要根据新形势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误区;实效性;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64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广大民众的法治意识、法治认同急待提高,政治形势愈发凸显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法治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绩。但也应看到目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法治观念和对法律的信仰急需提升,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国家还处在依法治国的进程当中,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莘莘学子。重视实际利益,在法律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选择违法实现自身利益,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并不鲜见。其次,我国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具有深厚的人治传统,构成整个社会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社会基础与法治要求的人人平等相矛盾。在现实中人治的影响并未消除,许多法律规范还难以发挥作用,当前高校法治教育中有以下误区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1 传授法律知识是法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法治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受普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法治教育主要是传授法律知识,如果突出其思想性和理论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教育可以通过专业法律课程的学习完成。两种观点都把法治教育的目标等同于传授法律知识,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老师尽可能在课堂上传授更多的法律知识,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实用性法律知识的需求。但是学生所获得零散的、碎片式的法律知识不足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律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是法治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在法学日益精深的今天,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达到具有很全面的法律知识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多以自己的专业劳动报酬换取法律方面的咨询和代理,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如同搬家需要搬家公司一样。这种事实表明,大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也没有必要。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依法治国依赖于全民法治观念的认同。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法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反映市场规律和公平竞争的法律调整功能在建立社会法律秩序中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政府部门工作中的法治原则都得到了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了实行法治的内在动因。但是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人治观念根深蒂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相对薄弱。换言之从社会层面上来讲,中国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即“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在这种气氛影响下,公民普遍法律意识薄弱,作为祖国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更应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遵守法律特别是信仰法律,而且能够在实践中落实,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教学方法落后、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各个学校虽然也探索、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课上讨论,但总体上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讲授为主。加之两课合并以后法律部分的课时进一步缩减,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也只是应付考试,很难树立法治信仰。在实践中高校也会开展一些法治实践活动诸如法律专家进行法治讲座、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但总体来说这些活动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并没有形成规模和制度。前文已论述法律部分教学的目标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需要通过相关知识的积累,对应的经历、体验,由此再经过较长时间的融合贯通和相互作用才能够得以完成。法律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更不用说法律素质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渠道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法律精神的内化。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以学生为本

法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情感困惑。把学生引入

到相应的法律场景,认真分析相关法律案例和事件,积极体验和自我内化,增强法律意识。除了教师的讲解,可以采取案例讨论、法律情景模拟、法律辩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提出富有争议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分析得出答案,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法律的规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立法的目的及根据。学生理解所学的法律知识,形成了“我要学习”的观念,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2.2 法学理论要讲懂、讲透

在课程较紧的情况下,理论还要不要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许多老师认为法学理论一方面理论性强,不好讲;另一方面理论的讲解也比较枯燥,学生也不愿意学。笔者认为相关法律问题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在教学中应把学生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对于法律原则的宣讲。在讲解时从法律原则的内涵、起源讲起,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理论和法律原则的实质及所体现的价值,诸如自由、平等、正义等。通过理论的深度让学生信服、感受到法律的逻辑之美和力量,从而信仰法律。法治理论的学习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法治的概念、为什么开展法治、法治与人治的区别等理论,让学生理解法制是为保障人民的权利、限制政府的权力,从而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2.3 在課堂教学中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是法律教学中经常采取的方式。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律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案例的选取上可以选择经典的案例,例如讲到法治理论时,苏格拉底的例子具有典型性。苏格拉底为了法律的信仰,在可以逃走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死刑。苏格拉底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和牺牲对于学生有很大的触动作用,让学生深入思考法律信仰的力量和价值。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关注时事,选取有代表性新发生的案例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关注。

2.4 实践教学根据新形势采取有效的方式

面对当今的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法律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法院、监狱等方式。在课堂上也可以深入地进行法律实践,例如观看有关法律影片进行深入探讨、读相关的法律随笔,这种实践活动要引起同学的独立和深入思考,把法律信仰化为行为上的自觉。同时教师应运用好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法律宣传。宣传的内容一方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提炼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法律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给予正确而有说服力的回答。这种网络教育平台的核心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对话,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式的深入,是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参与。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的发言也同样会给老师以启迪,当然教师作为教育者还应引导话题的方向和承担价值观教育的任务。

2.5 以价值观为引领

法治之所以值得我们遵守和信仰,原因在于法律包含了人们所珍视的价值体系,诸如平等、公平、自由、民主等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价值层面的制度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既反映社会事实,又设定理想目标,法治所反追求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总结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价值观、也是我国现阶段需要大力弘扬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案例、事实说明法律所体现的平等、公平、自由等价值观。以自由为例,自由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法律将自由意志转换为自由权利、确定各种自由权利的范围、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效能、保证自由免受侵害,并且不被滥用。我国以宪法为主体的法律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并且给予制度上的保障来确保公民享有自由。但是自由从来不可能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公民享有自由是在法律的规定内享有自由。在现实中一些学生认为自由便是为所欲为甚至是胡作非为,这实在是对自由的莫大误解。教学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自觉守法,深刻领会法治精神,加强法治认同,进而形成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1]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陈大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的目标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3]王晓慧.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魏胜强.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创新[J].行政与法,2013,(2).

[5]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普玉松.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及改进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误区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