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冉
《百年孤独》中,美人蕾梅黛丝从小便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生活,穿从简的亚麻长袍,在沙地上打滚爬竿,并无所谓旁人或羡或厌的目光,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随一股微风冉冉飘起,远离了金龟子与大丽花的空间,去了那飞得最高的遗忘之鸟也不能抵达的天界。
面对世俗太过纷杂的信息取向,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且勇于自鉴,方能抵达内心深处的明镜亭台。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抨击《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重重心机与城府,但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太过单一和武断。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亦是一个成功且失败的人。太在乎自己大家闺秀的得体形象,太重视贾母、王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被磨得个性全无、绵里藏针。最后也只能守着外强中干的破败贾府寂寥余生。此外,望他人——是非分明的现代人,有时自己又何尝不是薛宝钗的重复与延续?
“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一个人,是‘爱;发个照片说说并配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在数字信息过于庞杂的当今,人们愈是被光怪陆离的表象迷得不知所以,愈是在乎别人的评价,渴望自己的脱颖而出与鲜花掌声。“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过于看重外界的评判只会让自己忘了方向。勇于自鉴,聆聽内心的声音,才能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引渡。
像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陈蝶仙,在自己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卖得风生水起之时,毅然决定弃文从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世人纷纷摇头叹息文学界少了一位创作高手时,他潜心研究被日本垄断的牙粉技术。最终,“蝶派牙粉”一炮打响,把又贵又低质量的日货逼得“节节败退”,陈先生本人也自信地宣称:“文学界并没有少一位文人,是商业界多了一位商人。”
“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如果能听到周杰伦的声音,当年的阮玲玉是否就不会将自己的如花青春终结在二十五岁的烂漫与一纸遗书中的“人言可畏”?过于看重他人的评价,终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唯有摒弃杂音,勇于自鉴,方能坦然前行,赏一方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勇于自鉴,年轻的叔本华敢于与“德国哲学之父”黑格尔相抗衡,坚持这个世界是意象的表面,执着于自己的悲观主义与唯心理念,终在暮年之时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勇于自鉴,晚年的齐白石喜梅爱梅,却不同于“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一句“齿摇不识孤山月,每对梅花汗满颜”,大师的率直盎然于纸,美了百年;勇于自鉴,“知交半零落”的李叔同毅然别了丰子恺等挚友,竹杖芒鞋,青裟及身,“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师留下的最后偈语,虚室生白,大象无形……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勇于自鉴,听从自己的声音,方能将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永不气馁。
至少,雪消炉焰冰消日。
至少,月在青天影在波。
【评点】
这是一篇优质的议论性散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证极为丰富。作者针对“勇于自鉴”这一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引述材料进行论证,取材新颖,恰到好处,很好地说明了“自鉴”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这对时下浮躁的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叙议结合,理趣兼备,形散而神不散,能让读者深刻理解“听从自己的声音”的重要性。 莫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