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体育课“教”与“玩”教育模式分析

2020-12-14 04:21李承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3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体育课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職业学校体育课程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为了有效提升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体育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本文具体阐述了职业学校体育课“教”与“玩”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课程  教与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107-02

前言

职业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职业学校教学方式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从原有的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与“玩”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体育课中的重要性分析

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的学生较为特殊,其存在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持续能力不强、基础较为薄弱等劣势,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课堂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时,大都存在较强的目的性,其希望自身所学能被运用到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这就导致这些学生对和本专业无关的学习无法产生过多的积极性,其大都认为体育课程不能推动自身今后的职业规划,所以并没有太重视体育教学的关键作用。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职业学校教师将“教”与“玩”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趣性,这样则可有效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激发其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及积极性,对学生之后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不仅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还应拥有强有力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可以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而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在工作中和同事进行体育活动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与“玩”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教”与“玩”的教育模式是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来改变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同时,部分职业学校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使用固定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甚至会固定到某一个框架,这样学生会长时间处于一个重复的学习状态,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能力不足,在“教”与“玩”教学期间,学生很难全面地、深层次地挖掘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这大幅度降低了体育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3.职业学校体育课中“教”与“玩”模式的开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3.1遵循服务中心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表示在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阶段将“教”与“玩”融入到其中,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所有的教学活动从头到尾都应根据教改中心的任务开展,同时还要能够支持教育改革活动的深入推进,并为其服务。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正确引导之下,还可加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丰富,推动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将“教”与“玩”的相关教学落脚点及出发点进行夯实,保证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充分提升,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综合发展的人才。

3.2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

自古以来,寓教于乐的思想就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中,其主要指导教师进行优质的教学,这种思想在体育的教学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开展“教”与“玩”教学模式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在寓教于乐的基础上进行,并遵循这一理念,同时衍生出寓教于“玩”的原则。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令学生能够边玩边学习,在玩耍中提升自身整体的素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及目标。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际的需求基础上,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吸引起来,并将“玩”当作辅助教学的关键性工具,同时还需保持教学的指向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缺乏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阶段,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其进行温和的指导,讲述知识时,也应保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令学生有层次性地完成体育中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正因如此,在完善“教”与“玩”学习模式的阶段,教师更应遵循循序渐进之原则,在设计教学活动及规划时,应更加注重层次性,保证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

3.4遵循活而不乱原则

职业学校在开展相关的体育课程时,将“教”与“玩”的模式运用到教学中,还需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有效把控“玩”的程度,也就是说,教师可将“玩”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利用“玩”来制造一些和谐且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同时还应把握好尺度,明确教学的目标,保证教学的质量,令学生在“玩”中掌握更多体育技能,进而可以全面的健康成长。

4.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与“玩”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4.1有效梳理“教”与“玩”教育模式的实践思维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有效地梳理实践教学思维,防止出现全盘否定和一边倒的教学框架。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文化素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放松心情。因此,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梳理实践思维过程中要保证体育教学课堂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过程中,要将体育课程划分为体育游戏、体育技能知识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三个部分。其中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包括对相关体育知识的讲解、加强与学生互动[2]。而体育技能知识学习则包括体操、    跳远、长跑、短跑等专业体育技能的培养。体育游戏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互动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萝卜蹲”等等,教师与学生在游戏中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游戏设计中要适当地融入体育课程基本知识。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开展中为了将“教”与“玩”更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要充分考虑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掌握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学习特征,制定合理的体育技术和技能教学要点,保持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充实性,保证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为体育实践教学方法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4.2提升“教”与“玩”教育模式的创新性

为了有效解决部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模式单一性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提升“教”与“玩”教育模式的创新性。首先,体育教师要提升互动的创新性。在创新教育模式过程中,教师要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则占据著主体学习地位,体育教师只有进一步拓展教师和学生融合的空间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方法的作用。例如,为了充分发挥“教”与“玩”教育模式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长跑体育训练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力长跑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互动的创新性[3]。其次,要引申学习的趣味性。在创新“教”与“玩”教育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实践课程的趣味性,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实践。最后,要不断提升教学模式实践的深度。在“教”与“玩”教育模式的开展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深度,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过草地”的游戏并且将该游戏与红军长征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为了提升教学深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4.3教师应加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是“教”的过程,还有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把握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从各方面促进教学的轻松性,令学生不再恐惧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教”与“玩”教育模式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需要梳理教学思维,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性,进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礼权. 职业学校体育课“教”与“玩”教育模式探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97-98.

[2]穆岩.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8(11):109-110.

[3]聂辉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全面发展十特长”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7.

作者简介:

李承俊(1977.02-),男,汉族,山东青岛人,讲师,学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让管理更有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