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张纯荣
摘 要:乡村振兴是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意在加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解决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三农”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建设依旧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文章将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切入,对基于电子商务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校企合作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电子商务有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实体经济的壮大。而电子商務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如此一来教育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从电子商务发展出发建构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学院体系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振兴与产业学院建设
(一)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存在的不足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施乡村真形战略的目的就是实现全面脱贫,加快推动乡村地区现代化建设,壮大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规模。整体上看,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建设落后,缺乏文化自信和创新。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但在新时期下,由于缺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且在城市主流文化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不自信。
二是年轻群体的外流。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其子女也大多随迁到城市中上学,造成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乡村代表性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当地产业也因为缺少劳动力无法形成规模,现有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极不合理,且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足以推动乡村的发展。
三是经济发展潜力未被完全挖掘出来。我国乡村的分布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乡村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潜力,但就目前拉看,大部分乡村还是依托于传统农业,缺少产业创新,导致乡村经济发展乏力。开发新兴产业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唯一途径。
四是科技化设施的应用水平低。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入,部分乡村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但交通工具、机械设备还未得到全面的普及,未能实现科学种植,高科技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十分稀少。即使是信息化和互联网普及的乡村,信息技术也并未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多用于生活领域。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力度。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作为我国城乡文化的源头,乡村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良好的风俗和生态文化,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树立文化自信,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培养高职业技能水平的人才。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针对现今乡村劳动者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必须要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三是大力发展本土新兴产业。想要保持乡村振兴的成果,推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好可以有效带动传统村落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和长期稳定就业的本土产业。具体是对现有的产业进行深度挖掘,精准把握地域特色,引入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如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特色文化产业等。在此过程中,电子商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网络宣传渠道的搭建能够为乡镇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以新兴产业为依托促进传统乡村的创新、开放和协调发展,形成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四是推动信息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实现了网络覆盖,信息化不仅可以为乡村提供信息共享交流,还为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例如,针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缺失的情况,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搭建渠道,直接和供应商形成对接。信息化技术可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的环节之中,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指导。
(三)产业学院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分析
教育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素质提高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地区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产业学院建设可以直接和乡村用人需求进行对接,培养其产业转型以及新兴产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全面脱贫和小康社会建成提供助力。除了产业拓展升级和技能人才培训,其在乡村文化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产业学院建设可以使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一)现阶段服务乡村振兴的电商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子商务在乡村的推行和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整体上来看,我国乡村电商仍旧出于初级发展,基础薄弱,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电子商务人才对乡村经营缺乏深入的认知了解。乡村地区发展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具有独特性,除了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技能之外,还应与其具体的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渗透乡村经营的具体情况。但就目前来看,学院人才培养与电子商务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并不深,脱离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很难适应乡村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也无法因地制宜的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出来。
二是年轻群体投身乡村的积极性偏弱。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中虽然提倡新兴产业的建构,但农业生产依旧处于主体地位,而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农业,也很少愿意回到乡村就业,这就造成农村电商发展人才稀缺的现状。
三是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得不到有效的重视。现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庞大的人才缺口,随着电子商务和乡村产业发展融合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将变得越来越严重。以目前来看,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很难有效的适应这一趋势,很多职业院校都不愿意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农村电商进行对接,教育与市场的巨大偏差将为农村电商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
四是师资力量不足。面向乡村振兴的产业学院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乡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强大的师资团队作为支撑,如此就需要的金额绝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就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来讲,其教师大多是由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的人来担任,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首先,强化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務于乡村产业发展,也就是说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必然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企业用人需求则代表着市场需求,因此推动校企合作十分必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以政府部门做牵头,协调组织学员、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各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集合多方的力量可以不断促进农村电商服务系统的优化,助力产业人才的培养,实现合作各方之间的资源和经验共享,使农村电商生态圈获得可持续发展。
其次,引入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非常符合农村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模式的实施同样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依托学院和企业的双主体,共同进行产业人才的培养,使企业能够参与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培训教育和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包括课程与产业、岗位与职责、教学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学徒制下的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践上岗,所培养出的人才可以快速的适应所从事岗位的工作,准确把握的自身的职责,实现所学知识技能的充分应用。
再次,建构实习基地。乡村产业学院人才的培养过程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还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建构实践所需的环境条件,促进实践教学的落实。对此,可以投入资源针对性的建设农村电商实习基地,帮助学生们对乡村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行熟悉了解。与此同时,校内实训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完善,形成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该和城镇化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是学生们能够深刻的融入到生产环境之中,同时吸收更多优秀的项目和资源。
最后,建构完善的培养模式。乡村产业人才的来源有二,一是乡村原有的从业人员,而是职业院校学生,此两者的知识技能储备、认知水平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目标为导向,即建构双目标、双渠道的培养模式。对于乡村原有的从业人员,应采用电子商务指导其进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电子商务操作技巧的掌握。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则应该加强其对农业生产环节的认知了解,帮助其将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和农业经营结合起来,实现融会贯通。双渠道培养模式的精髓就在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筛选其所需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其与产业学院建设相结合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形成全新的产业发展体系,激活实体经济,为前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猛.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创型”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9(05):63-64.
[2] 黄芳,姜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05):38-40.
[3] 田真平,王志华.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J].职教论坛,2019(07):19-25.
[4] 吴佳欢,张钊,杨俊,等.“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师生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9(25):21-22.
[5] 林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20(11):40-41.
作者简介:王昆(1982-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张纯荣(1980- ),女,满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