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的根本教学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摇篮。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要总结和整理传统的实践经验,创新出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路径,紧跟时代的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基于高校德育实践经验与发展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然后分析了高校德育发展路径的实施策略,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加强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拓宽高校德育课程的内容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德育;改革开放;德育经验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思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引领,通过针對性、阶段性的方式持续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党的十六大中,明确指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德育课程建设中,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外延,并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要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政必修课中。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上,明确要将党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要求注入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体系中。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设教育强国。要加强对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能够实现一流人才的培养,促进一流大学的发展。
(2)坚持统一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多来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坚持统一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才能推动现代与教育的发展[1]。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让大学生能够将个人理想和追求与国家命运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高校德育工作一直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构建科学的思想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想,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理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要不断引导大学生将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实现统一,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责任,高校要通过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发展。在当代高校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专业性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开展高校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够树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符合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要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综合诉求作为工作的中心,强化高校德育工行,能够全面化、系统化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推动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在高校德育中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可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在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讲,将德育工作作为管理服务工作的中心,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的思政观念和提升综合素质。明确德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对德育工作进行有目的的计划,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从学生层面来讲,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此外,德育为先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形态,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2) 推动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与发展。在目前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多方的效果,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快速前进。但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西方资本主义企图通过网络、影视、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影响我国大学生[2]。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不多,缺乏坚定的意志。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极端或者不良情绪,对院校的稳定和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确立“德育为先”的重要思想,在高校中要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加强关注,积极解决现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疏通,避免矛盾激化和恶性事件的产生。
(三)高校德育要坚持创新,与时俱进
(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要求。第一,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相符合,高校思想教育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突破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第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教学能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保证理论知识的适用性,才能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达成。
(2)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德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第一,要明确思想政治德育的工作职能,做到“专人专岗”。在目前的很多高校中,德育工作都是由辅导员负责,但是辅导员需要负责的工作众多,难以有精力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影响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因此,要落实“专人专岗”原则,将具有深厚道德修养和专业性思想政治知识基础的教师来负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德育教育。第二,提升队伍的教育服务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在岗培训、专业教育、研修等方式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教师德育教学的服务水平,使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德育发展路径的实施策略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中,要不断开展主题明确、有特色的校园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以及在日常学习的渗透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活动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要全面和系统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渗透,要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高校德育的“育人为本”思想。
(2)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要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在校园开展主题学习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和范本进行收集和整理,制成宣讲的资料,高校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此类的活动[4]。学生在收集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时,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仅起到弘扬的宣传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内在思想品质的提升,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进步。
(3)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德育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作为工作的重點,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实际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实践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其重要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校园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将理论和应用结合的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落实的主动性,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进行。
(二)加强高校德育课程建设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在目前的高校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主要是以“两课”为主教学内容,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并且抽象,教学形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因此,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该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和应用型的活动,并且构建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思政课程的应用价值。能够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凝炼与拓展高校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融入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促进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
随着几年来社会和学业的压力,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偏差。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生命教育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死亡教育。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对死亡有清晰的认知,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死亡的现象。第二,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有健康的意识。第三、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不沮丧、不放弃,能够勇于面对并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第四,生命价值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目的、态度、价值、梦想等内容。让学生拥有正确的理想追求,重视生命的价值。
(四)推进国防知识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重要精神。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自改革开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加强对学生国防知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中“大国”的身份。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国防主体的展览活动和教育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在国防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让学生对国防和军事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于我国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的官网和公共平台进行宣传和引导,倡导学生能够理想爱国,有正确的爱国情怀,促进大学生养成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基本观念。
综上所述,对高校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爱护生命,热爱国家,将终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校要不断加强德育教育的建设,加强德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德育工作的体系,推动德育工作持续开展,促进学生德育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锋.高校德育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106-109.
[2] 刘金铭.毛泽东德育思想在当代我国高校德育中的价值运用[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3] 李强,武狄.浅谈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3(03):131,134.
[4] 张静,杨克欣,高志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的使命与责任[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42-45.
[5]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语境下高职院校“五德并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ND208190)。
作者简介:徐方(1967- ),女,湖南岳阳人,本科,高级经济师,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德育、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