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规划的生态学原理研究

2020-12-14 04:13杨小娟
环境与发展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态规划生态学

杨小娟

摘要:阐述了生态规划的概念,同时深入研究了生态规划的内容以及方法,并对生态规划的生态学原理展开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最终实现我国生态规划相关工作的高效完成。

关键词:生态规划;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0.116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lanning,at the same time deeply studi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planning,and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in detail,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and finally realize the efficient completion of ecological planning related work in China.

Key words:Ecological planning;Ecology;Ecological economics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态规划工作,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此,务必要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并从生态学原理的角度入手,对生态规划进行深刻理解。

1 生态规划概念辨析

生态规划主要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生态规律出发,对于特定地域生态平衡所进行的规划与安排。可以从其实际的情况出发,按照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划分,包括局部地区、区域性以及全国性的生态规划。若是根据其所具有的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成海洋生态规划、牧区生态规划、农村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规划等。

2 生态规划内容及方法

2.1 生态调查

2.1.1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生态调查是正式开展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的调查方面,主要包含着对于诸如经纬度、海拔、破向坡位以及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因素和气候气象等因素的调查。再者便是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的调查,比如:该地区所具有的濒危物种、野生动植物数量、土壤资源以及水资源等等。

2.1.2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除了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以外,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也是生态调查的重要组成,其主要便在于该地区生产方式、科技与文化水平、生活水平、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年龄构成、人均资源量以及人口密度等内容的调查。与此同时,还包含着该地区所具有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包括产业构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

2.1.3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一般情况下来说,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明确当地人工以及生态环境当下所面临的各项问题,但是由于对象不同,所以其在调查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体上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及其应用情况、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在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过程中主要会采用四种方式,其分别为遥感技术、历史资料收集以及实地调查。

2.2 生态分析与评价

2.2.1 生态过程分析

生态过程主要是由生态系统的功能、类型以及组成结构所规定的,事实上其属于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宏观表现。在自然生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相关生态格局与动态、自然资源和能流特征便是在当地所具有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此同時,由于人类社会产生相应的活动,使得各区域的生态过程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人工特征。从目前来看,自然生态过程以及带有人工特征的生态过程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是重点研究的内容。

2.2.2 生态潜力分析

对于生态潜力的分析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的角度入手,生态潜力主要指的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中所能够达到的初级生产力,这属于一个能够对相关土、水、温以及光等各方面资源配合情况的定量指标,将其组合起来能够充分体现出当地所具有的系统生产力的上限。从广义的角度入手,生态潜力则主要指的是特定区域,在自然条件下,全部生态资源所具有的生产以及供应能力。通过展开对于生态潜力的深层次分析,并充分对比现状利用和产出,便能够真正明确对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的重要生态环境要素。

2.2.3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针对系统各因子对于人类活动的反应展开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从资源开发活动以及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判断其对于系统有可能存在的影响,主要包含重要集水区评价、人文景观和特殊价值生态系统评价、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以及水土流失评价等多方面内容。

2.3 决策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研究较多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能够从区域实际的环境性能和自然资源出发,结合当下发展的各项资源利用要求以及发展需求,对资源和环境本身所具有的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相关学者提出了生态适宜性图形空间重叠方法,自那之后,诸多学者都针对其展开了更加深层次的探索,并提出了更多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尤其是在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关研究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于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的完善与发展[1]。

3 生态学原理研究

对生态规划进行建立所依托基础为生态学,可以说,只有全面掌握现有理论,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完成与生态规划相关的工作,才能使持续发展目标成为现实,社会自然也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生态规划生态学
让自然做功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措施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