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蓉 刘萍 代小艳
摘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不仅涉及人格与道德的培养,还与唯物主义哲学观和社会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日语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渗透,从而加强学生的认识,为日语教学提供帮助,并充分发挥教育文化的优势。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责任义务,合理地把思政教育与日语教学相融合,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日语教学 课程思政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与重要性
据调查,课程思政概念是由上海市政委与市政府提出,并要求各阶段教学必须重视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入,从而合理地将各个课程与思政理论相融合,构建高效的教育理念。这不仅强调了知识传授,还重视了思想政治功能与意识的传播。因此,在实际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我国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不断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构建新型体制改革模式,为高校教育提供有力帮助。
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独特的文化与国情,并要求适当地将其融入高等教育,进而创设符合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充分發挥改革创新思政工作的作用与优势。同时,高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责任,合理地将我国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融入教学。
如在实际的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缺乏元素的融入,且没有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而无法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要想充分发挥语言传输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我国文化自觉与自信理念的传输,并体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二、日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
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并明确指出在教育中不仅需要传播文化知识,还需要重视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与价值的引领,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通相融的特点,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高校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开展日语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重点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要求,还需要重视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融入,尽可能拓展教学模式,合理地将课程思政特征进行分类与定义。
不仅如此,在开展教学时,日语教师还要分析学科特点,找出文化与自信存在的不足,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并根据日语教学特点融入我国文化知识。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扬,教师需要学习并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民族复兴,提高我国社会软实力。现阶段,课程思政主要以隐性教育的模式传递,为了能够有效挖掘文化因素,教师要高度重视文化自觉与自信和外语学科的融合。
语言作为传承文化的介质与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各个阶段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实际开展日语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语言教学的特征,明确教学方案,确保我国传统文化能够高效地渗透到日语教学中。
与此同时,日语与汉语之间有着浓厚的联系,日语语言形式的发展和形态与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渗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传统日语教学中重要被忽视的环节,高度重视文化渊源的传播,并明确日语文化素养与我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保在文化传播的过程,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两国文化。
三、文化自觉与自信在日语教学各方面的体现
1.日语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隋唐时期的留学生将大量的典籍和佛经传入日本,使中国的汉字被日本人认识并使用,成为正式的文字。日语中不仅有完全保留的汉字,还有汉字字体和偏旁部首组成的假名,也有日本独创的日语汉字。除此之外,汉字的读音逐渐日语话,对日语语言的发展与产生有着一定的帮助,进而适用于国际交流。
日语的形成与我国近代汉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人除了将西洋语言中的词语日化之外,也在利用汉字字义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日语。因此,在实际日语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事先讲述日语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并侧重讲解日语知识,加深学生对日语的理解。若学生对日语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书写与理解的方法开展教学,进而合理地将文化自觉与自信融入教学,整合中日两国的历史,尽可能尝试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关联起来,提高日语教学的效率。
2.假名的学习
平假名是模仿汉字草书书写的,是日文的标音文字,用于为汉字标音标记,构成词汇和句型。以恶事(あくじ)、突然(とつぜん)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日语采用的是楷体偏旁,并融合西方国家语言词汇,其虽然与汉字形体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在实际阅读时,部分日语仍然有汉字的发音。由此可见,汉字与日语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日语教师应重视它们的联系,并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文化自觉与自信教学的要求,提高假名教学的效率。
假名作为日语文字结构的基础,是高校日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全方面分析汉字楷体偏旁、首字母造型与日语之间的联系,并分析其读音,学生就能够掌握汉字与日语之间的关系,为文化渗透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传统高校日语教学过于重视记忆与背诵,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掌握日语知识点,而且经常会出现错记和混淆等现象。因此,在实际渗透文化自觉与自信时,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样化方法开展日语教学,并在教学前事先了解假名所对应的汉字,通过中文繁体字和发音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记忆,从而加强中日文字之间的联系,提高高校学生日语学习的热情。
3.单词的学习
在日语单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日语中仍然会出现汉字,如步(走)、走(跑)、嚆矢(开端)等。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融入,还需要事先分析日语与汉字之间的关系,避免教学中出现误认和理解偏差的现象。与此同时,日语教师还可以运用文言记忆法开展教学,挖掘日语单词的形成,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理解日语单词,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信心,并确保中国文化渗透与传播时能够适用于日语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词汇背后历史文化的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观与认知观。
4.日本文化的学习
在实际开展日语教学过程中,要想高效渗透文化自觉与自信,高校需要重视日本文化的学习。因为无论哪种日语教材都会涉及日本文化,所以学生只有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才能够把模糊的日语教学清晰化。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合理地将日本传统节日融入课堂教学,并为学生讲述其风俗。如日本的盂兰盆节最早源自于中国的中元节。由此可见,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我国文化,能够为培养高校学生跨国文化能力提供有力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高校不仅要重视课程思政背景下对教育的要求,还要合理地把文化自觉与自信融入日语教学中,从而发挥跨国文化交流的作用,渗透我国传统文化。
不仅如此,在实际渗透的过程中,高校还要分析当前日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并重视课程思政与学科结合的优势,不断提高授课者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将文化自觉与自信有效融入日语课程,传播并传承我国悠久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徐淑丹.思政因素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的融入——以日语阅读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2]邓圆.大学日语写作“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3).
[3]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日语入门教学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2018(1).
[4]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8(34).
[5]罗雯.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导入——以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融合为例[J].福建茶叶,2019(7).
※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新中日关系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日语敬语研究”项目,课程编号:XSYK19012。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