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学专业室内试验课程考核为例,阐述了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单独小实验和综合性大实验2个方面构建了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以期为探索出农学专业室内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农学专业;室内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26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高校的教学活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2个部分。一直以来,高校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实验教学,甚至在一些高校中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的更高层次要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理论教学,更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简洁地将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补充吸收[2]。
实验教学在高校培养创新型学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要发挥其在创新型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3]。实验课程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查、导向与激励、教学效果反馈等功能[4]。目前,高校中大多数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通常以学生实验结果分析报告作为主要考核标准,造成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完美撰写,忽视实验课程的预习、实验过程的思考,甚至有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连自己将要开展的实验都不清楚,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严重影响实验效果[5]。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中来,教师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因此,实验课程考核就成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一把利剑,改进实验课程考核评分方式已成为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6]。如何改进实验课程的考核评分方式已成为实验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农学专业室内实验课程的考核为例,旨在探索出农学专业室内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
1 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结合实验报告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综合考虑后给予学生最终分数。这种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的考核方式有了较大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但其离创新型人才培养仍有较大差距,学生仍是被动学习,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实验课程考核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程考试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有效的评判标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无法进行直观判断,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此外,因为实验课程是按照实验报告的完整度给予最终分数,所以大部分学生将精力放在撰写实验报告环节。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过程重复1遍,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进行思考,甚至有些学生修改实验数据以求实验结果完美。实验报告相互抄袭或者照搬照抄实验指导书,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没有理解和掌握。當实验课程结束时,很多学生忘记本学期实验授课教师讲授的实验内容,学生的收获甚微,教学效果不理想。
3 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是实验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促进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素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为此,总结国内农学类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与方法,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实验课程考核的经验,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公正的农学类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机制,引导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型向“我要学”型转变。农学专业的室内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包括单独的小实验和综合性大实验,这2类实验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标准。
3.1 单独小实验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标准
单独小实验是为了检测和加深理论学习某个知识点而设置的实验,每次实验课安排1个实验。如果一个班级有10次实验课,就需要安排10个独立的小实验。这类实验考核采取“六步结合法”,分别是课前预习、进门测试、课堂发言、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课后测试等,并将每个步骤赋予不同的比重,课前预习占比10%、进门测试占比10%、课堂发言占比5%、实验操作占比40%、实验报告占比25%和课后测试占比10%。如实验课程总分为100分,那么课前预习15分、进门测试10分、课堂发言5分、实验操作40分、实验报告25分和课后测试10分。
3.1.1 课前预习。实验课程授课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将实验课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试验需要的材料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之进行课前预习。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就可以得到课前预习的10分;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未进行预习,该学生此环节得分为0分。
3.1.2 进门测试。每节课在上新课前,授课教师就上节课所学知识设置2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并上交。授课教师按照学生作答情况给分,对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答题的学生,给予10分;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正确完成答题的学生,根据大体情况给予分数。
3.1.3 课堂发言。课堂上对于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踊跃正确回答的学生给予5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主动找教师询问的学生给予5分,实验过程中有新发现、新想法并告知授课教师的给予5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授课教师无互动,则该学生此环节得分为0分。
3.1.4 实验操作。实验课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操作环节,此环节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实验操作是考核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得10分,实验过程规范准确得15分,实验结果较好得15分,则该学生在此环节将获得满分40分。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未按要求操作实验设备将酌情扣减分。
3.1.5 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规范、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正确和实验数据真实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和方法可行,则这样的学生的实验报告将得到满分25分。如果实验报告没有按照要求撰写将酌情扣减分。
3.1.6 课后测试。为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授课教师会安排10 min的本次试验内容测试。通过测试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复习,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如果所有课后测试题都正确,学生将得到满分10分,如有错误将酌情扣减分。
3.2 综合性大实验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标准
综合性大实验和单独小实验不同,小实验是1次课1个实验,实验与实验之间联系不紧密,2次实验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对实验的效果没有影响;综合性大实验是一个连续性的实验,因而综合性大实验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标准与单独的小实验不同。单独小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性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试验有创新点。因此,综合性大实验的考核和标准采用“六步结合法”,分别是资料查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创新点、实验报告和PPT展示,并将每一步赋予不同的比重,资料查找占10%、实验设计占30%、实验操作占20%、创新点占10%、实验报告占20%和PPT展示占10%。如实验课程总分为100分,那么资料查找为10分,实验设计为30分、实验操作为20分、实验创新为10分、实验报告为20分和PPT展示为10分。
3.2.1 资料查找。资料收集要求全面、合理,至少收集10篇参考文献,整理方法正确、恰当,科学性、逻辑性好,达到以上要求,学生可以得到10分,如有欠缺酌情减分。
3.2.2 实验设计。按照实验要求和目的,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基础上,结合查找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试验意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步骤、预期结果以及注意事项等。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判断实验的可行性,如实验可行且实验方案完整详细,学生可以得到30分,如有欠缺酌情扣减分。
3.2.3 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步骤是否正确、是否会使用实验仪器、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否正确规范。如果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步骤正确、使用正确规范,学生可以得到该项的满分20分。学生实验过程中如有不规范,则酌情扣减分。
3.2.4 实验创新。该项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有无自己的想法,实验过程是否照搬照抄参考文献,以及是否在别人的试验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在试验方案中列出了实验的创新点,该学生可以得到该项的满分10分;若学生没有创新点则该项不得分。
3.2.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意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如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整详细、结果分析合理,该学生可以得到该项满分;如这几个方面有欠缺则酌情给分。
3.2.6 PPT展示。綜合性大实验的最后环节是实验展示。一方面,此环节使学生不仅会做实验,还能够将自己的实验内容展示给大家,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科研展示锻炼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如学生在此环节PPT制作精良,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能够将自己的实验完整清晰地展示给大家,则该学生在此项获得满分;如有欠缺,则酌情给分。
4 结语
农学类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学院领导以及师生的重视。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明确、考核方式规范,学生的实验学习热情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实验教学地位将得到进一步重视提高。学生喜爱实验课程,认真学习实验课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课程的学习中,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5 参考文献
[1] 贺锋,曾文杰.地方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12):171-172.
[2] 赵跃强,刘玮炜,许瑞波.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1):42-43.
[3] 夏娜,任小娜,贾淑萍,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究:以喀什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23):134-136.
[4] 林松.依托专业竞赛平台提升实验教学效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l4,33(12):101-104.
[5] 强华,李正网,武时会.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l8,35(6):170-173.
[6] 赵庚升,陶田,冯岑明,等.高校实验课成绩考核与评定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46-249.
基金项目 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农学类实验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和探索”。
作者简介 赵良侠(1981—),女,安徽怀远人,博士,实验师,从事实验课程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