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精神,本文将在永川区大数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推动永川大数据产业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叠加效应下永川区大数据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永川区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产业;叠加效应
1.永川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9年底,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315家,从业人员1.4万人,当年实现产值120亿元,国内首个实时数字人便诞生在永川。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已基本形成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数据处理、数字内容、电子商务五大主导产业,延伸呼叫中心、数据标注、大数据平台应用、互联网游戏等多种业态,构建起了“人才为特色、科研为支撑、创新为突破、应用为重点”的大数据智能产业体系。这五大主导产业的形成,不仅使永川成为了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大数据产业高地,更为永川抢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机遇、提质升级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永川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永川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对于重庆其他区县而言起步较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定位不够精准、产业人才匮乏、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技术落地难、创新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
(1)大数据产业发展定位不够精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提出以后,永川区大数据产业的自身定位以及规划更加需要重新部署。相较于成渝两地大数据产业发展而言,成都大数据产业更加偏向于数据的应用,重庆的大数据产业偏向于数据的开发。永川区大数据产业是更偏向于服务于重庆的数据开发还是成都的数据应用,又或者致力于搭建两地之间大数据产业的有效衔接的桥梁,目前永川区还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
(2)大数据产业人才比较匮乏。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化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永川区大数据产业核心人才仍存在较大的缺口,且人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金融两大领域,机械制造领域人才匮乏,导致制造业等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极度缺乏大数据人才。由于园区配套及区位影响,多数大数据人才选择集聚在仙桃数据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及南岸江南大数据产业园,而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区人才吸引力度不够。
(3)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提升。制度激励创新是创新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动力源泉。永川出台了大数据发展20条与职教24条,均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在规划与指导永川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相关的财政配套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提升。
(4)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技术落地难)。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催生新的产业。近几年永川区大数据技术不仅应用到政务、电商、交通等众多领域,更引来了一批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就整个成渝地区来看,永川区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力和覆盖率较低,导致永川大数据产品不易推广,大数据技术落地难。
(5)数据导向创新研发能力比较薄弱。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的迭代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可持续的研发和创新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和人力。2018年永川区R&D占GDP比重为2.2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是永川区盘子小,尽管占比较高,实际上科研经费投入总量仅20.2亿元,还不足以支撑高技术含量的研发。而且在永川科技型企业中,大数据智能化企业也仅占22%左右,因此永川区大数据产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相对薄弱。
3.永川区大数据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永川区大数据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规模稳步扩大,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如何保持这一向好势头,将永川大数据产业发展全面、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实施全局,使之真正成为永川城市综合实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本文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编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发展梯次格局。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既要重视战略层面的发展规划,也要重视战术层面的“排兵布阵”。目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发展梯次格局中,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成都同属第一梯队,永川目前最现实的目标就是保持在第二梯队行列。因此,当前,如何深度谋划与发挥自己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产业发展承东(重庆西部科学城)启西(“西部数都”,即成都)重要节点作用,在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左传右递”中继续积势蓄力,同时在与泸州、宜宾、德阳等地的“抢滩布局”中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成为永川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2)围绕成渝地区发展共性问题,挖掘大数据产业落地应用的丰富场景。场景是新技术的试验场,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载体,是大数据产品开拓市场的第一步。除了继续要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功能中挖掘大数据需求外,建议永川相关职能部门还应组织科研团队与智库力量,围绕旧城改造、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改善、闲置商业体盘活等成渝地區各地市、区县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鼓励和支持永川大数据企业参与到这些场景的建设中来,实现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3)搭建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建议永川相关职能部门应持续开展对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大数据资源管理技术、大数据基础设施技术等的科技情报调研,并结合永川实际情况,绘制和定期更新永川大数据技术发展路线图,并以路线图为参考,撰写项目指南,设立科技专项经费,以为相关技术的研发攻关提供平台支持;鼓励和支持永川大中专院校、大数据企业、科研机构跨区域合作以及参与区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
(4)将风险补偿纳入大数据产业扶持政策工具箱,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大数据基础设施独立法人企业加快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对企业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机制起连续两年内无任何收益的企业,按照企业实际投资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专项补贴;建立大数据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积极支持大数据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损失以及担保机构承担大数据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产生的代偿损失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5)建立大数据创新专项基金,扶持和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借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运行和实施思路,建立大数据创新专项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成渝地区所有大数据企业在永川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其中重点培育和扶持那些尚在产业化初期、市场前景好、风险较大、商业性资金进入尚不具备条件、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中小型企业项目,为其在产业化扩张阶段落户永川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6)坚持外引内培、双管齐下盘活大数据人才资源。一方面,重视利用成渝地区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引进和培养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等的复合型“数据科学家”队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永川职教资源,采取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大数据应用创新平台、设置校企合作订单班、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教育培训基地等方式来满足永川大数据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简介:彭渊红(1991.07-),女,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