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土金
在藤县南部翠绿的群山当中有一个叫做同心的小镇,它安稳地生长在山青水美、淡薄宁静之中,就象一幅淡淡的丹青水墨,透着晶莹清脆的乡梦和庄周梦蝶般的典雅,在舒闲式微的岁月氲氤里宠辱不惊地缓缓流淌,散发着它独有芬芳的魅力,漫过山山水水,惊艳了华年。
一
同心镇的山是聪灵剔透而又饱含慧智的。
同心镇面积139.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6%,是一座十足的天然绿色屏障。同心的山千姿百态、雄奇俊秀,它既有着和蔼慈祥、润泽乡梓的朴素品质,又有着险峻幽深、英雄豪迈的刚强性格,这些特质和品性,在小娘山、天堂山、拔翠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小娘山座落在同心镇与金鸡镇交界的地方,整个山系呈东西走向,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拨474.3米。小娘山中藤蔓密布,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泉水叮咚、甘甜凛冽,溪旁的山坡布满了一片片的翠竹,这些翠竹支杆华丽,凤尾森森,使小娘山成为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山里密布着沉香、楠木、格木、黄花梨、香樟、黎木等诸多珍稀名贵树种,还有猕猴、穿山甲、果子狸、野山猪以及石斛、砂仁、佛手、山参、黄芪等珍贵的野生药材。小娘山的得名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在远古的时候,当地有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与母亲相依为命,他靠采摘野生中草药材来赡养年迈的母亲。一天,这位年青人又来到深山中采药,当他走到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时隐隐约约听到了一种象织布一样的声音,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当他走到半山腰时看到了一个宽阔的山洞,洞里有一位貌若天仙的少女手摇纺车正在织布,年青人不由得惊诧地“呀”了一声,随着叫声只见那织布的少女缓缓地回过头来莞尔一笑,随即有一阵云雾吹来笼罩了整个山洞,待到云雾散去,织布的少女早已不见踪影,原来这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来了。这位年青人从山上回来后把这段奇遇告诉了村里人,不久外村一位漂亮的姑娘仰慕于他的勤劳善孝,便嫁给了他,他们在大山深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地幸福生活、繁衍生息,于是人们便把仙女下凡织布的山叫做小娘山,这对年青夫妇生活的村子叫做同心村。
小娘山是住着神仙的山,因此小娘山也就有着如同天仙般美丽。由大娘顶、二娘顶、三娘顶三大主峰构成的雄壮山势,集雄、奇、幽于一体,是山岳形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天然结合,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更是难得的优闲旅游胜地。无论远观还是近看,小娘山迤逦巍峨,挺拨奇秀,常年云蒸雾绕,瑞气袅袅,满山满坡的映山红和杜鹃花在春夏时分里红的似火,白的如云,争奇斗艳,璀璨夺目;到了深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妆素裹,如火如荼;山中更是巨石磷磷,岩崖突兀,苔藓湿润,有狮子岩、燕子岩、连崩岩、腾坎岩、大岩、相岩等大小岩洞70多座,石榕、石树、石笋、石螺以及大小串门、铜鼓坪、通天腊烛等原生态景点20多个。在小娘山的峰顶上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北流河多情地环绕着小娘山,如带似练,就象在万绿山中跳动着的快乐音符,在山水相映之中呈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卷,惊艳着人们的眼眸,让人有如置身于神仙之境的感觉。
美丽的小娘山还曾有过一段苦难的经历。在清咸丰年间至民国初期,由于朝廷腐败没落,民不聊生,小娘山竟然沦为了匪患盗贼之地,这些土匪占山为王,欺压黎民百姓,使广大民众深受其害,有一次他们还精心策划抢来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作缚票,企图借机狠狠地敲诈一笔丰厚的赎金,想不到这位富家的千金小姐竟是一位秀外慧中的人物,她一边与土匪们巧为周旋,一边偷偷地记下小娘山的地形地貌和土匪设下的机关暗锁,在匪巢里写成了一篇《小娘山赋》想方设法传递出去,为剿灭这帮匪徒立下了汗马功劳。《小娘山赋》声情并茂,文采斐然,既描写了小娘山的美丽雄奇,又控诉了土匪盗贼的凶残险恶,一时被传为佳话,这段历史上的文采风流,直到现在还在同心镇里广为流传。
在同心镇里有如仙境般的山中远远不止是小娘山。据清嘉庆二十一年修的《藤县志》之《舆地志》对藤县最负盛名的秀山丽川的记载,在藤县的十五都(即现同心镇)赫然还有天堂山、拔翠山等,称“天堂山一名天塘,在十五都真胜村,有奇石高可六、七尺,傍一石似鼓,每遇亢旱,里人祈雨辄应”,而“拔翠山在十五都大梳村,其山四围突屹,耸翠千寻,旧名大梳山又名石寨山,知县陈廷璠过此更其名曰拔翠。”陈廷璠在清朝年间曾任藤县知县,他重视教育、体恤民生,倡仪、筹集经费建成“藤州书院”而颇有政聲,当他在近300年前从同心镇的大梳村经过时,也被大梳山伟岸雄崛的气势、茂盛翠绿的植被、淳朴仁厚的民风所感染,因而欣然地把大梳山更名为拨翠山,这看似是一次平常的更名其实却蕴藏着极不寻常的意义,这既寄托了知县陈廷璠对同心这一方水土无限的仰慕和由衷的敬意,同时也让我们在县志的记载中体会到了“政声人去后”的人格魅力以及那段沉浸在岁月里抹之不去的历史记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同心的山就是这样秀美清幽、端庄华丽,它以遗世独立的芳姿散发着如同庄周梦蝶般的优美,在默默无言的岁月里福荫着同心、润泽着同心,一年又一年。
二
同心镇的原野是弥漫着清新自然的田园气息而又穿扬在飘香的文脉里的。
同心镇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镇内河流纵横交错,有凤阁水库、龙塘水库等大小水库30多座,浇灌着全镇丰腴富饶的12300多亩水田,引来垌里垌外稻花飘扬,芳香远播。同心镇的河流有着娴淑委婉的天然属性,它们涓涓而流,不急不缓,在润物无声之中滋润着同心的原野沉浸在水汽雾淞般的气息里。凤阁河,就象待字闺中的一位待嫁少女,沐着春风从凤台楼阁里袅袅娜娜地一路缓缓走来,流过了凤阁、流过了真胜、流过了沙村,然后注入了泱然大气的白石水库;森塘河则怀着特有的缠绵一步三回头地从挺拔的拨翠山脚绕过,唱着一路离歌在陈底村与陈底河汇合后,流进了小家碧玉般的观媚水库;而沙村的由村河永远流淌着舒闲的节奏,不紧不慢地流出,从近邻乡镇埌南的黄姜、孔科等村子经过,一直向着沙黄漫延而去……
在这样的原野里,同心镇的村庄自然是散发着清新而又古朴自然的恬淡气息的。同心镇的同心村不能不说是一个风水宝地,它座落在一个典型的盆地构造里,四面环山,藏风聚气。就是这个极不寻常的村子,在民国元年和民国14年连续走出了两位藤县的县长,这俩人便是李明新和周扬亚,他们都曾双双出国留学日本。周扬亚,生于1885年,字鼎三、别字颖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广东虎门陆军学堂,不久便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公费派往日本法政大学法律政治专业学习,毕业回国后出任广东省第九独立团团长。周扬亚一生追求革命,疾恶如仇,体恤民情,热爱家乡。袁世凯篡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后妄想复辟帝制,周扬亚对此十分愤慨,他与蒙经、苏无涯、杨步衡、唐生智、黄柏周等人秘密联络,在藤县象棋镇道家村的石表山上建造“菩提山庄”石室作为活动据点,在“菩提山庄”里他们煮茶论世、针砭时弊,起草檄文通电全国,揭露袁世凯的阴谋,声讨其倒行逆施的复辟行为。民国5年(1916),周扬亚还亲自率军参加了蔡锷将军在云南发起的北伐讨袁护国运动。民国14年(1925),周扬亚出任南宁警备区司令兼藤县县长,针对当时藤县境内匪患不绝的状况,周扬亚主张通过分化瓦解,坚决打击等方法以杜绝匪患保境安民。他亲自电请当时的广西省政府同意增派兵力到糯垌(原属藤县管)剿匪,将盘踞在糯垌的土匪雷孟元部2000多人予以剿灭;他还亲自带队对盘踞在同心、埌南一带的土匪陈亚吉、龙秀华、周汝日等展开清剿,逼使陈、龙、周等匪首在大兵压境的强大攻势下,经过分化瓦解和宣传教育最终解散了匪徒,走上了改恶从善的道路,从而使同心境内恢复了安稳宁静,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周扬亚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第二师参谋长兼第六旅旅长,在民国17年(1928)回广西助桂反蒋途中遇刺受重伤,于民国18年(1929)在香港协和医院病逝。
我们在同心村里徜徉,一片片翠绿的稻田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房子散发着儒雅的风度穿扬在过往今昔。不经意间,在村中我们居然走进了周扬亚的故居,这座建于清末民初的房屋在经历了100多年的时光岁月后仍然还矗立在同心村里,稳健而沧桑。这座百年老屋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为一进一院五开间,座西向东,砖墙承檩,五拱回廊,瓶式栏杆阳台,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沿着高高的石阶拾级而上,门楼上当年由周扬亚亲笔手书的“明志草庐”四个大字不知在那年那月已悄然脱落,但字的痕迹仍清晰可辨,透过这饱含岁月沧桑的字痕,我们似乎仍可追寻到周扬亚当年立志丹心救国的那颗赤诚之心。
在同心镇里,类似的村落和古老建筑还有很多很多,象真胜村的卢世业故居、龚少容故居,大梳村的韦家祖屋等等,而更让我们惊诧不已的是就在龚少容故居不远的地方,一座保存得完好的盘古庙竟然还古香古色地绽放在质朴的岁月里,这些深藏着历史底蕴的地方印记总是不断地在惊喜之中给我们惊喜,在历史的微光中让我们去回味这个小镇里那段淡薄宁静的光辉岁月和温暖的人文情怀,让我们在逝去的时光里静静地倾听岁月记忆的深处那段渐移渐远的歌谣。
三
同心镇丰富的物产也是与它的山水田园气息密不可分的,而在这些丰富的物产当中有两种尤物为人间至爱,这就是“同心米粉”和由同心人创制出来的“梧州冰泉豆浆”。
米粉,是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线状米制品,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关于米粉起源的传说很多,一种说法是古代“五胡乱华”时期大量北方的民众为躲避战乱迁居南方而产生的食品;另一种说法是秦在统一岭南的战争中由于从北方来的士兵吃不惯南方的米饭而思乡心切,当时人们就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们的思乡之情,从此南方便有了这种人间美食。同心米粉作为米粉中的上乘之品,有着300多年的制作历史,据说清朝的时候有一名广西的地方官员将同心米粉作为贡品上送朝廷,想不到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大人吃了之后赞不绝口,于是同心米粉便被指定为贡品年年上送朝廷,成为同心米粉镶嵌在历史记忆中光彩夺目的一页。
同心米粉选用由同心盆地特有气候生长出来的优质稻米和天然高山泉水,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主要的工序有浸米、洗米、磨浆、蒸粉、晾晒、回软、再晾晒、包装等,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从作为清廷的贡品时一直沿用到现在历经年而不变,成为同心米粉区别于其它米粉的一大鲜亮特色。同心米粉每扎约50克,小巧玲珑、美观别致,粉丝细薄,干爽白净,呈半透明的润泽虾肉色,速熟耐煮而水清不浊,滑嫩爽脆可口,在米粉中被称为“广西一绝”。现在,清朝时制作宫廷贡品同心米粉使用过的“龙眼井”“梵同井”仍然在同心村里井水凛冽、清香袭人,它浸润着同心、真胜等村大大小小260多家米粉作坊,使这道人间美食长盛而不衰。
就在我们为美仑美奂的同心米粉惊叹不已的时候,同心镇与米粉并膺比肩的另一道美食又惊艳了我们的双眼:黄彩洲与他的冰泉豆浆。
据《梧州市志》记载,在梧州市的著名景区白云山脚下有一条山冲叫“冰泉冲”,冲里有一口古井,叫“冰井”又叫“冰泉”,相传这口古井为唐时的容管经略守护使元结抵梧州时所发现,他随即为之立碑刻铭,并在井侧傍修建了“冰井寺”。为了记念元结与冰井的这段往事,“冰井泉香”作为“梧州古八景”之一遂成为了梧州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滴滴珍珠凝素碗,甜如蜂蜜润入脂”,以冰井活泉和黃豆作为主要原料制作而声名远播的岭南美食饮品“滴珠豆浆”的创始人黄彩洲恰恰就是同心镇人。
翻开史书,豆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梧州冰泉豆浆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豆浆极品中的极品。黄彩洲于1899年出生于同心镇真胜村,他由于母亲早逝早早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并于民国16年(1927)举家搬迁到梧州的冰泉冲居住,刚开始时以种菜为生,后来逐渐扩展到加工豆腐出售,在30年代初的时候他就创制出了有名的“梧州霉豆腐”,成为倾到无数食客的一道名菜。民国24年(1935),他利用做豆腐的原料,以冰泉冲的优质井水创制出了一款全新的豆浆,被誉为“梧州冰泉豆浆”,这则是他一生的经典之作。“梧州冰泉豆浆”选用由同心盆地出产无虫蛀的优质黄豆,经筛选后用冰泉水浸泡3—4个小时,洗去豆衣进行精工细磨,制取稀稠适度的豆浆,再用筛过滤去净豆渣后入锅煮浆,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除去浮在面上的泡沫杂质,如此反复操作三次出锅盛于小缸内,加入适量白糖,放置热水锅中慢慢温炖一段时间,让豆浆逐渐乳化变稠,直至出现黄色即可。冰泉豆浆如脂似乳,宛如琼浆,若用汤匙将其舀起滴落,只见豆浆就象一串断线的珍珠,莹光闪闪,而入口品之则顿感醇浓香甜,令人垂涎欲滴。冰泉豆浆不但口感好,风味佳,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大豆皂甙、异黄酮、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特殊保健因子,具有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补脑益智、润肤减脂等神奇功效。斗转星移,令人神往的“冰井泉香”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为了梧州的千古绝唱,唯有同心人的黄彩洲以冰井活泉创制出来的冰泉豆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以独有的梧州味道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让人久久回味。
一片偏执的南国土壤,因缘于阳光雨露的润泽,安静而又美好,这就是小镇、一个叫同心的小镇,愿我们在带着雨露的清晨,怀着纯净的心,在这个叫同心的小镇里深情地驻足、温柔地怀想,在岁月的时光里优雅地相见……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