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星 郑洪元 王文浩 刘文俊 何丽芬 王彦尊
摘要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向日葵作为农业市场中以嗑食或榨油为主的常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为向日葵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向日葵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应做好市场分析和育种方向的研究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向日葵市场需求以及育种方向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向日葵市场发展和育种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向日葵;市场需求;育种方向
中图分类号 S5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0-001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向日葵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山西等北方地区。根据向日葵的特性和用途,通常可以分为食用向日葵(食葵)和油用向日葵(油葵)2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向日葵市场快速发展,对多种不同类型向日葵产品有了更多需求,需要通过育种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应做好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工作,以此为导向,采用科学方式进行培育,促进向日葵市场发展。
1 向日葵市场需求
向日葵属于菊科向日葵属大型一年生植物,其种子称葵花籽或瓜子,经炒制后可作为零食,也可用于榨葵花籽油,产生的油渣可作为饲料。葵花籽仁含油量高,可用于榨油。炸出的油淡黄透明,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属高档优质食用油。一些欧美国家如南斯拉夫、俄罗斯等都用葵花籽油作为主要食用油。国内外将葵花籽油称为高级营养油或健康油,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葵花籽油为半干性油,可制作人造奶油,在工业上可制造油漆、制革用油、印刷油、肥皂及蜡烛等。近年来,许多国家还用它作为制造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药剂的原料。其花穗、种子皮壳可作饲料,还可作为工业原料用来制造人造丝、纸浆及纤维板等。葵花籽可提取粗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制造人造肉、酱油、味精及糕点等。食用葵花籽能治疗失眠,提高记忆力,对预防癌症、血压和心脏病等均有一定效果,葵花籽饼粕是家畜、家禽的良好饲料。葵花籽壳还含有多缩戊糖、纤维素、木质素等,可作生产糖醛、酒精的原料,也为当今生物能源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有着良好的产品市场。
1.1 产品市场
瓜子是我国传统磕食食品,已经成为休闲娱乐、婚丧嫁娶和逢年过节必备食品之一,其相关产品有多种类型,在我国有极为广泛的消费市场。而油葵作为向日葵常见类型,具有气味清香、质地纯正等特征,经常被用作油料作物,或被制作为高级营养油、健康油。同时油葵还被应用于营养保健领域,经常被制作为保健产品,已经成为送礼的常见选择[1]。
1.2 种子市场
向日葵是一种生育期短、抗旱、耐盐碱和管理简单的高效种植作物,在我国北方多数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如山西晋南地区部分县市地区常年播种面积在1 333.33 hm2以上。受近年来玉米价格降低的影响,油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另外,近年来部分消费者受地沟油、转基因豆油恐慌影响,大量购买其他类型植物油,使得葵花油价格不断上升,油葵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2 向日葵育种目标和方向
2.1 育种目标
随着向日葵市场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产品需求市场更加明确,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开始以高产、抗病、优质和株型理想向日葵为目标。其中,抗病品种以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葵和抗虫转基因油葵为主;优质向日葵产品主要包含富含高蛋白、高油酸、高亚油酸,以及皮壳率低和含油率高产品为主。在培育前,为保证培育效果,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明确多方面培养目标,具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制定育種目标时,应结合不同向日葵种植区域土壤性质、气候条件、肥力水平、市场种植要求以及病虫害情况等,确定具体种植类型。通常,培育过程中需要关注品种适应性、产品性状、产量、生育期以及抗逆性等。为了更好地抢占市场,品种培育应超前,确定培育类型后,通过规划确定具体培育时间(一般为8~10年),防止产品与市场经济发展间存在不适用现象,导致资源浪费。
第二,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优质食用型向日葵为常见食品。因此,食用型向日葵培育中,应以大粒、优质、高产、抗病和矮杆新品种为主。同时,应在快速选育中,选择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皮壳率低、产量高、株高适中和抗病性强的杂交向日葵食用品种。
第三,应制定抗病虫害型向日葵培养目标。向日葵种植中经常可见黑斑病、菌核病、黄萎病、褐斑病和锈病等病害,以及向日葵螟虫等虫害,同时也易受寄生性杂草影响,导致可获得营养成分减少,甚至影响光合作用。向日葵病虫害中以菌核病最为常见,流行范围广、发生率高、危害严重,虫害则以向日葵螟虫为主。因此,在向日葵培育中,应将培育抗菌核病和向日葵螟虫的品种作为重点培育目标。
2.2 育种方向
2.2.1 以生产需求为导向。现代化产业发展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一旦脱离生产需求自行制定生产目标,就会严重限制自身发展。市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应及早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生产需求,并结合市场变化对生产内容及时进行育种目标调整,并利用适合的育种技术,缩短育种年限,提升育种水平[2]。
2.2.2 超前育种。培育向日葵新品种通常需要经历多年时间,同时新品种市场推广和被市场接受也需要多年时间。为满足当前市场对向日葵的需求,应提前进行市场预测,超前育种,以此满足市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
2.2.3 培育新品种。对于向日葵种植人员而言,要想不断保证自身市场优势,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应采用辐射、远缘杂交和分子手段等方式进行新品种培育,不斷丰富向日葵品种库。同时,为保证向日葵种植稳定性,还应采用重组分离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保证向日葵种子优良性和生产一致性。另外,进行向日葵新品种培育中,还应关注对品种的创新,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应对种子资源进行创新,即广泛收集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转育,结合我国地质和气候条件,选择优质种子类型,借助地理远缘杂交和理化诱变等方式对种子资源实施改良创新[3]。
其次,加强对耐密植品种的研究。现阶段,我国国内种植食用向日葵开始向小株密植型方向发展。而部分向日葵育种人员认为茎杆粗壮和叶面积高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依旧以降低株高、增加叶面积为育种目标,但叶面积过高会遮光并导致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产量。因此,应考虑向日葵种植发展趋向,培育新型耐密植品种。
再次,加强品质育种研究。优质品种可提升向日葵种植效益,可通过对已有品种资源进行分析、鉴定和筛选,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性质稳定以及高产高抗病的优良自交系,为进行高质量向日葵种植提供优质品种。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对高产、高抗、富含VE的保健型、高油酸的亚油酸型产品的需求,进行专项培养,以满足育种需要[4]。
最后,向多抗聚合育种方向进行创新。现阶段,菌核病、黑斑病等病害依旧是影响向日葵产量的重要因素,且尚未找到病害抗原。因此,抗性育种应以抗病育种为主,从向日葵中选取优异抗原,并进行筛选鉴定,借助杂交重组和生物技术等方式,提升品种的抗病性。
2.3 育种技术和类型
2.3.1 高油酸和亚油酸品种种植。相关人员对不同向日葵品种进行了研究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向日葵品种在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中老年群体血压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市场中此类品种向日葵栽培时,主要采用传统杂交方式,而为保证品种稳定性,开始将传统杂交技术和先进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并将高油酸、亚油酸品种向日葵作为重要培养方向[5]。
2.3.2 富含VE保健型向日葵。向日葵中蕴含VE成分,在促进发育、抗氧化、抗癌和延缓衰老方面具有良好作用,此类富含VE的向日葵品种也是生产保健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向日葵品种中VE平均含量为0.06%,培育中主要通过筛选方式,不断培育VE含量更高的品种。
2.3.3 高蛋白及高赖氨酸型向日葵。在食用型向日葵中,主要培育目标为高蛋白和高赖氨酸含量型品种,并进行高产和高抗育种,而在高抗育种中,以抗病育种为主,并不断提高产量,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育种时为培育优质向日葵品种,通常利用杂交重组、生物技术等方式,提升向日葵抗病能力,并种植高蛋白及高赖氨酸型品种,不断培育出相应类型产品[6]。
2.3.4 籽粒密实和弯曲度好型向日葵。在培育油葵籽粒过程中,葵盘排列紧密程度、葵盘弯曲程度与单盘粒数、鸟类危害等密切相关。从葵盘排列密实度方面来看,不论葵盘大小,若发生籽粒排列松散现象,鸟害会加重,反之,籽粒排列紧密,鸟害也会减轻。从葵盘弯曲程度方面分析,葵盘保持正面垂直向上或向上倾斜,鸟易站立且啄食范围大,鸟害严重;葵盘向下,鸟站立于葵盘背面,啄食难度提升、范围缩小,鸟害减轻。因此,在培育过程中应选择葵盘籽实排列紧密和弯曲度好的品种。
2.3.5 培育抗病虫、抗旱、高产美观实用型品种。现阶段,随着人们对向日葵需求量增加,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应培育味道良好且外表美观型品种,提升消费者认可。同时,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应培育高产品种,而高产品种培育中应关注产品种植效果,培育抗病虫害和抗旱品种,以此保证种植区产量[7]。
3 结语
向日葵作为重要食用和油料经济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相关产业人员为实现自身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应及早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掌握市场需求和动向,生产更多适宜类型的向日葵,满足附加产品原料需求。同时,向日葵种植产业为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同样应进行市场调查,并与市场相关人员合作,获取市场需求动向,以此为导向,明确育种方向,保证种植结构合理性。
4 参考文献
[1] 杨海峰,段学艳,卫玲,等.向日葵市场需求及育种方向[J].山西农业科学,2018,388(6):195-198.
[2] 李洋,朱统国,李晓伟,等.浅谈吉林省向日葵育种历程及未来育种方向[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1):7-11.
[3] 王兴珍.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7,13(25):25-26.
[4] 刘继霞,山军建,王平.向日葵育种目标的探讨[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3):26-31.
[5] 李净.西瓜/向日葵套作栽培模式对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16.
[6] 张晓洁,李浩,张桂芝,等.山东省向日葵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J].中国种业,2017(8):20-22.
[7] 李洋,朱统国,李晓伟,等.浅谈吉林省向日葵育种历程及未来育种方向[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