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以兵
摘要 从品种优选、选地整地、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肥东县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油菜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栽培技术;高产;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0-001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摄入量较高的一种佐料,油菜是提取菜油的主要作物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提高,开发出更健康的双低杂交油菜尤为必要。
相较于普通油菜,双低杂交油菜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是当前油菜种植的主要品种。双低杂交油菜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由于双低杂交油菜是冬耕作物,种植时间与水稻的种植时间不冲突。此外,双低杂交油菜的种植时间刚好可以在水稻耕地撂荒期种植,从而有效利用耕地资源。二是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产量。由于双低杂交油菜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相对于其他作物,其榨油量不仅多,营养价值也高。三是有利于农业协调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不仅可用于生产高品质食用油,还有助于粮食生产以及养殖业的开展。油菜秸秆不仅可用作有机肥,还能制成饲料。同时,由于双低杂交油菜根系较大,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了全面优化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栽培质量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效果,本文总结其栽培技术,从而保障油菜良好的长势和经济效益。
1 品种优选
任何作物栽培前,都需要对品种进行挑选,应选择最适合且质量最高的品种。在选择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时,油菜种植户应对市场中较易找到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进行筛选,但不能将产量作为品种选择的唯一标准。油菜种植户应考虑当前的种植条件,包括耕地土壤情况、田间条件、天气情况以及抗病虫害性等方面。适合肥东当地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有沣油737、陕油28、秦优10号等。需要注意的是,双低杂交油菜在种植过程中不能自留种[1]。
2 选地整地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作物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双低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为保障双低杂交油菜的生长环境,需要科学选地。双低杂交油菜感光性较强,若是未能充分满足双低杂交油菜对日照的需求,则会导致现蕾、始花推迟,造成花期缩短。因此,油菜种植户在选择产地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情况及日照情况,可选择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地塊,此类土质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合理且利于排灌。一般情况下,双低杂交油菜种植实行区域隔离措施,且各区域间应间隔500 m以上。同时,种植基地附近不可有工业企业以及“三废”的污染地区,最好未种植过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在选择合适的产地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整地。由于双低杂交油菜是冬季油耕作物,整地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科学调节土层结构,清除土壤中越冬过夏的细菌、真菌以及害虫虫卵[2]。整地时种植户应把握好土壤的干湿程度,在干湿程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翻耕,深度一般在20~25 cm。按照2.5 m整畦开沟,共开3条沟,沟宽30 cm左右,做到沟沟相通、畦面平整即可。之后,根据土壤湿度以及土壤质地进行精细整地。若是土体中有大土块,要用锄头将其敲碎,呈现出畦面平整疏松、耕地土壤上虚下实的状态。前茬作物选择非十字花科作物,并轮作换茬,从而确保后续双低杂交油菜生产品质。
除此之外,为有效提高耕地肥力,应进行配方施肥。种植户应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对土地养分进行分析,并根据所种油菜品种的需肥规律进行科学配方,从而实现科学施肥的目的。
3 培育壮苗
油菜壮苗的标准:6片叶、20 cm高、根茎粗6 mm。
3.1 选好、留足苗床
选择苗床时,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平整疏松的田块,将大田面积与苗床面积控制在6∶1左右。
3.2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油菜种子小,要求畦面平整,表土层细碎、紧实,以利于幼苗扎根。苗床要施足基肥,以优质堆肥、土杂肥为主,结合整地,翻入土中,耙细混合均匀,用量为37.5 t/hm2左右,同时施入45%复合肥450 kg/hm2+硼砂7.5 kg/hm2。开沟做畦,畦面120 cm,畦沟宽25 cm,畦沟深20 cm,要求沟沟相通,以利于排水。
3.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做发芽率试验,发芽率低于80%不宜作种。播种前将种子晒2~3 d,每天晒3~4 h,以提高发芽势。晒种后,可以用风选、筛选和清水选等方法选种。
3.4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育成适龄壮苗和适时移栽的关键。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适时早播,以充分利用9—11月的光热资源,本地9月中旬播种育苗为宜,用种量7.5 kg/hm2左右。
双低杂交油菜直播时,由于直播油菜没有缓苗期,所以播种期比育苗移栽推迟10 d左右,本区域以9月25日至10月5日直播为宜,播量3 750~5 250 g/hm2。播种后,用开沟机开沟覆土,覆土厚度1~2 cm。
3.5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要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即从出苗到五叶期,应促进油菜迅速发芽生长,5叶以后要适当控制,防止徒长。及时间、定苗,苗距一般在8 cm左右,留苗120株/m2。在间、定苗时,要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病留健、去密留匀。早追提苗肥,当油菜长出真叶时施一次断奶肥,三叶期根据苗情再追1次肥,移栽前1周施1次送嫁肥,送嫁肥能促进油菜多发新根、易成活、返青快、发棵早。油菜苗期怕旱也怕涝,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油菜苗期浇水要做到“前期勤浇量要少,中期水肥结合好,后期少浇要蹲苗,栽前起苗要浇透”。化学调控,油菜三叶期喷施150 mg/kg多效唑或40 mg/kg烯效唑溶液,对控制高脚苗、增大叶面积和改善株型效果较好。
4 适时移栽
肥东地区双低杂交油菜移栽以10月下旬为宜。移栽前1 d浇透水,起苗后选择壮苗移栽,同时选苗分级移栽,以保证移栽后生长整齐。
为了保证移栽质量,应达到“全、匀、深、直、实”的要求。全:苗损伤少,全叶下田;匀:苗分级移栽,株行距均匀;深:油菜基部全部入土;直:苗、根都要栽直;实:根、土紧密接触。
5 田间管理
早施活棵肥,移栽后1周施尿素30~45 kg/hm2;抗旱防渍,保持田间湿度;勤中耕,培土壅根。
直播油菜间、定苗在三至四叶期进行,一般留苗30万~45万株/hm2,定苗后喷施150 mg/kg多效唑或40 mg/kg烯效唑溶液,以培育矮壮苗。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6.1.1 尽量避开病菌发生高峰期。对于双低杂交油菜的病害防治工作,种植户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前期工作主要指选种、播种,在前期选种阶段,种植户可结合实际种植条件,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从根本上提高对病害的抵抗力。同时,播种时间也应尽量避开病害传播的高峰期,降低染病概率。
6.1.2 具体病害防治措施。双低杂交油菜主要病害是菌核病。菌核病防治以预测预报为依据,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控为关键,开展绿色防控。一是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开好“三沟”,确保田间明水能排,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适时摘除病、黄、老叶。二是生物防治。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盾壳霉分生孢子,用40亿孢子/g盾壳霉可湿性粉剂1 875 g/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雾。三是化学防治。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和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各防治1次,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机动喷雾器兑水450 kg/hm2,手动喷雾器兑水900 kg/hm2,均匀喷雾。
6.2 虫害防治
6.2.1 減少越冬虫源。为确保双低杂交油菜最终的产量和质量,可套种白菜、萝卜等作物。此类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吸引田间的害虫以及虫卵,降低油菜虫害发生概率,方便种植户对虫害集中处理[3]。除此之外,在油菜收获后,应对土地进行科学翻耕,减少越冬虫源。
6.2.2 主要虫害防治措施。双低杂交油菜的主要虫害是油菜蚜虫和菜青虫。蚜虫是双低杂交油菜的主要害虫,也是油菜病毒病的传播载体。油菜蚜虫防治,可在田间装设黄板,在板面涂抹机油或者凡士林诱杀蚜虫;也可用60%吡蚜酮·呋虫胺24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
菜青虫防治,可在田间套种十字花科作物,实现集中杀虫的目的;投放菜青虫的天敌赤眼蜂、凤蝶金小蜂等,从而有效控制此种虫害;采用35%氯虫苯甲酰胺90 g/hm2或9%甲维盐·茚虫威60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
6.3 草害防治
双低杂交油菜田杂草防治的总体策略是“一封二杀”。“一封”即播栽前采用80%异噁·异丙甲1 200~1 500 mL/hm2或50%异松·乙草胺900~1 200 mL/hm2,兑水675 kg/hm2,均匀喷雾封闭。“二杀”就是茎叶处理,针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和菵草等),可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kg/hm2+24%烯草酮(油菜花芽分化后禁用)6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针对阔叶杂草,可采用50%草除灵(防除猪殃殃、繁缕、牛繁缕、雀舌草)450 mL/hm2+75%二氯吡啶酸(防除稻槎菜、苣荬菜)18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若田间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可以将上述药剂按各自用量混用防除[4]。
7 适时收获
“八成熟十成收”,即全株有2/3角果呈现黄绿色,叶片脱落,主花序角果转为琵琶黄色,全株仍有1/3角果呈绿色时,收获最为适宜。直播油菜机收的适宜时期是油菜成熟度90%时。
8 参考文献
[1] 张依.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山西农经,2020(9):91-92.
[2] 熊德新.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8.
[3] 郭卫龙,冯晓晨,康爽,等.双低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15-16.
[4] 张新河,朱秀琴.油菜病虫草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