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分析

2020-12-14 04:01周霞胡颢冉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5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企业创新

周霞 胡颢冉

摘要:本文将创新型城市作为实验组,非创新型城市作为对照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非创新型城市企业的创新能力相比,创新型城市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产出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创新产出

中图分类号:F273.1;F299.2;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5-004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目前我国的研发投入、知识产出排名全球第二。但尽管如此,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旧是缺少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落后,与水平领先国家的创新体系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型城市主要以科学技术、知识、人力、文化和机制等创新要素支持城市自身发展。一个创新型城市往往是聚集了众多优秀创新型企业的地区,这种聚集不仅体现在可观的数量上,还表现在企业踊跃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意识和实力上。企业主动开辟自主创新路径,既构造了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也构造了产业集群以及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还决定了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因此,必须要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如何影响各区域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发明专利数量?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让企业成为城市创新的主体,从而完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加快并高质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城市体系。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能够长远发展,从而研究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拓展新的市场。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的过程,所以企业需要用创新的方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学者宁凌通过对创新的生命周期以及创新收益与创新成本关系的分析,得出创新活动使企业在发展中领先一步,采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率,创新使得企业在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增强,创新造成了产品之间的差异越发明显,制造了出奇制胜的机会等结论。此外,在深圳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中,我国学者陈昭锋利用模式分析中得出了相关结论:第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稳健的提升;第二,想要建立与突显企业自主创新竞争优势,就要勇于进行制度创新;第三,要推动本土企业成为完善城市创新体系的主要力量。西方学者Hospers的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代表了知识驱动经济发展的形式,一个极富竞争力的城市必然具有高集聚的资源和多样性的能力。国外学者Arne Isaksen和Heidi Wiig Aslesen认为创新型城市有两个重要特征:拥有众多的创新型企业和大量授权的专利。我国学者对邹德慈研究认为,有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创新城市,分别是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支撑创新的条件和制度创新。张剑 [1]等的研究基于城市资源先天优势、主导力量和地域等要素,认为我国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基于建设内容与驱动因素的模式、基于“政府——市场”主导力的模式、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模式以及基于地域实践的模式。柳卸林、胡志坚通过研究率先提出了衡量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包括知识的创造、知识的流动性、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设施条件、创新产出等。学者朱凌等论述了在一个良好的城市创新机制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实施者和主要驱动力。在研究中發现和指出,随着我国不断完善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和城市的建设,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随之不断更新。此外,有学者章文光、李伟[2]在研究中构建了CCR和BCC模型,测算了创新型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城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略高,但创新产出水平低;存在要素投入冗余问题,导致创新活动效率低;科技创新产出明显不足等问题。代明、张晓鹏根据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企业,对能影响自身综合发展的潜在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创新型企业创业初期更重视的是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服务环境因素。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一:创新型城市与非创新型城市的企业相比,企业的创新投入比非创新型城市企业的创新投入高。

创新型城市通过健全和完善创新政策,使企业的创新活动的依据和保障更具实质性,从而使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城市的相关政策对人才的培养与对企业投资的激励效应是影响企业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在加强城市创新活动中发挥引领的作用,从而让城市创新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更多人才会被本地企业吸引。在政府引导下,企业开始重视调整和完善产业经济结构,并受到更多激励,对研发投入费用增加,最终达到了直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目标。首先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能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创新型城市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扶持,让企业在创新型城市中承担创新的主要责任,得到政策提供的机遇、拓宽聚集人才的途径、优化企业服务平台,从而使企业创新动力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力增加。其次创新型城市能够吸引高校的建立,促进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使得创新效率更大化、价值实现多元化、决策制度化。此外,创新型城市政府还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金融助力资本来促进创新,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为科技型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减轻负担增加信心,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确保创新活动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进程。刘佳等[3]基于中国城市与上市公司的观测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的设立主要采取推动创新资源的汇聚和发展,创新制度的设置和提升的方式,发挥对企业这一多元化主体的创新刺激作用,对城市内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出,尤其是实质性创新产出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较为落后的城市,追求创新具有更强的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

相关学者温军、冯根福[4]在企业性质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以及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活动中,将企业划分成国有和民营两组,在两组数据中分析显示,它们的专利申请数量都呈正相关关系。晏艳阳、谢晓锋[5]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控制行业、年份、企业性质等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创新型城市的建立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性质能够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没有影响,而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三:相比于国有企业,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影响更明显。

二、创新型城市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批准的61个试点城市进行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61个城市总体上完成了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方案的大部分任务,达到了试点既定目标,全部通过检验。到目前为止,共有72个地级市,4个直辖市城区,以及2个县级市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积极投入到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在本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实验组为创新城市,对照组为非创新型城市,选取的对象为样本城市的上市企业。统计数据来源于同花顺金融数据库。

1.模型的构建及指标的说明

为了检验之前提出的假设,在参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后,构造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Y(lnpatent,RDRit)= β0 +β1(IC)+ β2natureit + β3SIZit + β4oigrit + β5roait + β6LEV it +εit

(1)被解释变量。Y 为被解释变量,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及行业跨度对创新投入的影响,选择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RDR作为创新投入的绩效指标。用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RDR代表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为了减少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用专利数账面价值的对数lnpatent表示企业的创新活动产出。

(2)解释变量。①创新城市情况IC,设置虚拟变量IC,当企业注册地在创新性城市时,IC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②用变量nature表示企业性质,nature=1,表示民营企业;nature=0,为非民营企业。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选取参考了温军和冯根福的研究,采用资产的对数SIZ衡量公司规模,采用资产负债率LEV表示公司资本结构、采用总资产报酬率roa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oigr代表企业成长能力。

2.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據样本注册地,划分为创新型城市和非创新型城市的企业,具体如表1所示。对创新型城市和非创新型城市中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创新型城市的企业研发投入均值和中位值明显高于非创新型城市,发现创新型城市的企业专利技术账面价值均值和中位值也明显大于非创新型城市,这也能大体上反映出创新型城市的企业在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方面更具有优势。

3.模型回归分析

首先,本文以创新产出绩效——lnpatent为因变量,以创新城市为自变量,进行面板回归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中模型一的回归结果可知,IC 对RDR的作用显著为正(b=1.55826,p<0.05),说明创新城市(IC)对创新投入的提高有显著作用。从而假设2得到证实。模型二的回归结果可知IC 对lnpatent的作用显著为正(b=0.93881,p<0.05),说明创新城市(IC)对创新绩效产出的提高有显著作用。与此同时,从而假设1和假设2得到证实。

随后,为了检验创新城市对民营企业创新否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构建IC与nature的交互项IC*nature,纳入模型,得到模型三和模型四。根据模型三和模型四的回归结果,交互项的系数分别为(b=0.0837和b=0.0645),在5%的水平下显著,即创新型城市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从而验证假设3。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R2值为0.25以上,说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且模型通过F检验。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测发现,VIF值均小于5,表示可以排除共线性问题。

三、创新城市促进企业创新的相关建议

1.对创新城市的相关建议

从研究结论可知,创新型城市企业的创新能力比非创新型城市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可以知道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推动企业实质性创新,对创新城市建议如下。

第一,要创建完善的城市创新保障体系,首先要让政府加强组织体系的建设,为城市创新提供基本保障;其次要宣传相关创新政策,鼓励城市开展创新活动,重点对创新示范企业提出表扬,起到示范作用,以全力调动城市和企业的创新激情。在鼓励企业更多进行创新活动时,对于科技型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孵化器帮助其摸清创新路径和方法;对于传统型企业,政府可以给予政策优惠以及技术支持,鼓励转型。创新环境不完备的城市则需要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从而使资源向本地流动。

第二,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使企业集聚度增强,当地政府也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根据地方特色建立城市区域产业群。为企业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使市场对创新产品的要求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给企业。要建立企业创新制度,使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灵活应变,使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成为城市创新主体,在市场经济中能独善其身,成为在享受利益和承担风险的独立体,变成有创新活力的、集创新投资和收益于一体的市场创新力量。

第三,对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使融资环境的构建实现多元化。要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就要考虑到企业融资是否便利可行,而金融创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或者政府采取预购的形式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此外还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这就要求企业普及专利申请和维护产权的相关知识。

第四,健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创新投入体系,不断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财政为引导,金融为支持的研发和创新投入机制,为城市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对企业获取的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利用情况进行监控,监督企业将资金正确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第五,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应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本地企业可以学习更多外来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向外宣传与展示自身创新成果及文化。

2.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相关建议

本土企业形成创新发展战略,是巩固企业在城市创新体系中第一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因;全面开展企业创新活动,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崛起的原因。所以企业要增加创新产出与加大研发投入,向创新型企业转化。

第一,企业顺利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是理念创新。这需要企业放宽自己的眼界,积极向其他创新体系完备的企业学习,不断在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开拓新思路,使企业的创新理念能够响应城市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

第二,企业进行创活动新的基础是管理创新。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活力,所以企业会吸引有能力、有思想员工。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因为它是优化企业创新体系的决定因素之一。而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重新对人才要素进行调整,最终使企业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产品和技术创新。如今市场的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企业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品创新,赢得大众的亲睐。而产品创新离不开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略时,应当把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放到首位,努力提高企业高新技术产出水平,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竞争地位。

第四,从研究结论可知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不如民营企业。首先,国有企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优化人才考核制度,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舞台和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国有企业要优化知识产权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只有尊重和重视科技人才,才能释放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的活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让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带领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其次,国有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政策是国有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指引,国有企业应充分把握创新机遇,利用先天制度优势,研究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打造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最后,还可以考虑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联动融合。国有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与民营企业的优势实现融合,与民营企业联合开展创新活动,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吕丽,宋琦,等.国家战略引领下的我国创新型城市研究;模式、路径与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7,(9):49~56.

[2]章文光,李伟.创新型城市创新效率评价与投入冗余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6):122~126.

[3]刘佳,顾小龙,辛宇.创新型城市建设与企业创新产出[J].当代财经,2019,(10):71~82.

[4]温军,冯根福.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经济研究,2012,47(03):53~64.

[5]晏艳阳,谢晓峰.区域创新政策对微观主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06):1~8.

[6]魏亚平,贾志慧.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9):1~5+20.

[注]本文属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YJA630127)、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项目(20XN247)及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1005297192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1.周霞,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績效管理及成本控制。

2.胡颢冉,北方工业大学学生。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企业创新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新常态下吉林市企业创新现状研究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影响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
实施细胞激活工程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